时间: 2025-04-26 14:5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14
游锺山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
两座山峰上松树和栎树映衬着红色的藤蔓,一条清澈的溪水在中间流淌,胜过了武陵的美景。午后的梵音在云间隐隐传来,似乎知道山中有寺庙;而当夕阳西下,我归去的路上却不见一个僧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推行的新法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议。王安石的诗词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游锺山》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一阶段,此时他可能因政务繁忙而渴望返回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诗歌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游锺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两山松栎暗朱藤”,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出山中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丰富的植物景观,暗示了山中幽静的环境。次联“一水中间胜武陵”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锺山的美胜过了传说中的桃花源,显示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
中间两句“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则转向了人文意境与哲理思考。午后的钟声与夕阳的景象,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宗教、宁静与孤独的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反映出一种逃避世俗、追求内心安宁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武陵”指的是:
A. 一个传说中的地方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午梵隔云知有寺”中“梵”指的是什么?
A. 钟声
B. 风声
C. 水声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索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游锺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注重对人文意境的描绘,而王维则着重展现山水的静谧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王安石的诗略带惆怅,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加宁静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