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2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20:22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
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
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
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
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
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
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元相公而作。铭牌和旗帜在官场上显得格外庄重,乐声悠扬响彻,仪式显得隆重。元相公是后魏的皇孙,唐朝的宰相,他于六年七月在咸阳安息。如今墓门已闭,乐声渐远,只有他的妻子在一旁悲声不止。咸阳的草地上露水苍苍,这里是千秋历史中最为悲痛的时刻。送葬的人数以万计,个个神情悲伤,甚至驾驭的马匹也在悲鸣。琴书和佩剑到底由谁来整理呢?年仅三岁的孤儿正在学习走路,前途渺茫。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对元相公的悼念之际,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白居易的《元相公挽歌词三首》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描绘了送葬的场景以及生者的悲痛。开头两句描写了元相公安葬的盛大场面,彰显了他在世时的威仪和地位。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悲伤的情绪逐渐加重,尤其是“唯有夫人哭不休”一句,突显了失去亲人的无助与悲痛。咸阳的草地与苍苍露水,映衬出一种暮秋的萧瑟与沉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此外,最后几句提到琴书剑佩,暗示着逝者生前的风雅与成就,同时也引发了对未来孤儿困境的深切关注,反映了白居易对人间冷暖的敏感与关怀。整首诗在哀伤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白居易特有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悼念,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亲情的珍视,体现了白居易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送葬地点是?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在哀悼主题上的作品均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情与对生命的思考。白居易的《元相公挽歌词三首》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的《哀江头》则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中的悲哀与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