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26
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
冯彭年 〔宋代〕
先生教子作通儒,
诗礼亲闱伯鲤趋。
亭构义方名昔著,
诏颁封爵语今符。
荣因慈孝家声振,
默契丝纶宠数殊。
善庆谁能肩懿躅,
贤哉奋达美相须。
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和家庭德行的赞颂。诗人提到,老师教导孩子成为博学之士,诗书礼仪在家庭中流传,正如伯鲤追随老师一般。亭子的结构象征着过去的名声,而现在的诏书则是对封爵的宣告。家庭的荣光因慈爱和孝道而显得更加振奋,默默地与世无争的德行也得到了特别的宠爱。谁能承担这种美德的责任呢?真正的贤人、奋发向上的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美德。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彭年,宋代诗人,以诗文见长,作品多关注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强调教育与道德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诗人对家庭教育和传统美德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教育和德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开头两句提到老师教导孩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诗中通过“亭构义方”和“诏颁封爵”两组对比,表现出名声与地位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接下来“荣因慈孝家声振”,则将家庭的道德与传统美德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示出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让读者思考谁能肩负起这种美德,增强了诗的思想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文化自觉和道德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教育与家庭德行的重要性,倡导传统美德和个人修养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伯鲤”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亭”象征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