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懒读书

《懒读书》

时间: 2025-04-22 20:28:57

诗句

不弄丝桐不作诗,槃池叠石学儿嬉。

少年读易都忘却,身似羲皇未画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28:57

原文展示:

不弄丝桐不作诗,槃池叠石学儿嬉。
少年读易都忘却,身似羲皇未画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弹丝桐乐器,也不写诗歌;在槃池边堆叠石头,像孩子一样玩耍。年轻时读书也全都忘记了,身体就像羲皇未被描绘出来的样子。

注释:

  • 丝桐:丝制的乐器,象征文人雅士的风雅。
  • 槃池:指庭院或水池,环境优美之地。
  • 叠石:堆叠石头,寓意游戏和玩乐。
  • 学儿嬉:像孩子一样嬉戏玩乐。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常被描绘为一位贤明的统治者,象征着理想的完美形象。

典故解析:

  • 羲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羲皇是指黄帝的化身,象征着智慧与文化。诗中提到“身似羲皇未画时”,暗指理想中的完美状态尚未实现,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盛世忠,宋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主要以其诗歌作品为人熟知。他的诗风多样,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世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然而诗人却以一种懒散的态度面对生活,表达了对读书和社会规范的不屑,反映出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懒读书》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和对童年乐趣的怀念。诗的开头便用“不弄丝桐不作诗”直接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参与当时文人所热衷的活动,展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洒脱和潇洒。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槃池边堆石头的情景,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意在传达出一种对纯真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通过对年轻时读书的遗忘和羲皇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这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感染力,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结合,深刻而又细腻地反映了人心的复杂与矛盾,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弄丝桐不作诗:诗人拒绝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表现出一种反叛精神。
    • 槁池叠石学儿嬉:在水边玩耍,展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少年读易都忘却:年轻时的学习经历被遗忘,表现出对知识的疏离。
    • 身似羲皇未画时:自身尚未实现理想状态,寓意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和次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己比作羲皇,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漠视和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意象分析:

  • 丝桐:象征文人活跃的文化生活。
  • 槁池:代表自然和纯真的生活状态。
  • 羲皇:象征理想与智慧,渴望达到的完美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丝桐”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饮食

  2. 诗人通过“槁池叠石”表达了什么? A. 对文化的追求
    B. 对童年快乐的向往
    C. 对现实的失望

  3. “身似羲皇未画时”中的羲皇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智慧
    C. 童年时光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同样反映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还有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在不同的背景下探讨了个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表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梁雅乐歌六首 其二 八咏诗 其八 被褐守山东 八咏诗 其七 解佩去朝市 八咏诗 其六 晨征听晓鸿 八咏诗 其五 夕行闻夜鹤 八咏诗 其三 岁暮悯衰草 八咏诗 其一 登台望秋月 六忆诗四首 其四 六忆诗四首 其二 六忆诗四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点水的字 削草除根 修鲲 龝字旁的字 包含谦的成语 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南冠楚囚 嗜爱 日字旁的字 鲁女泣荆 昭彰 面鞫 羽字旁的字 藏之名山 鼎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嵬然不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