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羌村

《羌村》

时间: 2025-04-27 08:48:53

诗句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53

原文展示

《羌村》
——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边的羌村,夕阳映照下的广阔平地。柴门外,鸟雀鸣叫,远道而来的归客终于回到故乡。妻子和孩子们惊讶于我还活着,擦干眼泪显得既惊喜又担忧。经历动荡的岁月,能够平安归来真是偶然。邻居们坐在墙头,感慨不已,叹息连连。夜深时分,我与家人对坐烛光下,恍若做梦。年岁渐长,生活艰辛,回到家中却少了欢愉。小儿紧紧依偎在膝旁,生怕我再离去。回忆往昔,追逐凉爽时光,绕着池边的树木。北风萧萧,心中百般忧虑。幸好知道丰收的禾黍,心中稍感安慰。如今可以慢慢品尝,借酒消愁。鸡群在喧闹,客人到来时鸡犬相争。驱赶鸡群上树,开始听到敲打柴门的声音。村里的老人们,询问我远行的事迹。手中各自拿着酒壶,倾倒浑浊的酒再调清。不要嫌酒味淡薄,田地里无人耕作。兵戈尚未平息,孩子们都被征去。请为这些老人歌唱,艰难的生活让我感到深深愧疚。歌唱完毕,仰天长叹,四周的人都泪流满面。

注释

  • 峥嵘:形容山势高耸,景色壮丽。这里指西边的云彩。
  • 柴门:家中的门,通常用柴木搭建。
  • 妻孥:妻子和孩子们的统称。
  • 世乱遭飘荡:指经历战乱而漂泊不定的生活。
  • 倾榼:倾倒酒壶,多指倒酒。
  • 黍地:指种植黍米的田地。
  • 儿童尽东征:指战争使得孩子们都被征召去打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厚的历史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著称,作品涉及政治、军事、民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羌村》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与战乱后,回归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

诗歌鉴赏

《羌村》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的诗,展现了杜甫对个人、家庭与社会的深切思考。诗中开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配合日落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接着,诗人通过对妻子与孩子反应的描写,展现了归乡的喜悦与家庭团聚的温暖。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国家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诗人感受到世事无常,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的邻里情谊、家庭温情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对儿童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切。最后,杜甫呼唤老人们歌唱,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深刻认知和情感的共鸣,结尾时的泪水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欢聚的喜悦,又有对苦难的反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描绘西天的赤云和落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2.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乡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归客的到来增添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3.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妻子和孩子们既惊讶又感动,流下了泪水,体现了对重逢的复杂感情。
  4.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回顾自己的经历,感慨能活着回家实属不易。
  5.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邻居们感慨而叹息,显现出大家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战乱的感伤。
  6.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夜深时分,烛光摇曳,似乎在梦中与家人重聚。
  7.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年纪已大,生活艰难,回家却缺少欢声笑语。
  8.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小儿子紧紧依偎在膝旁,表现出对父亲再次离去的恐惧。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暗示内心的情感,如“赤云西”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 拟人:如“柴门鸟雀噪”,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主题思想

《羌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个人在国家动荡中的无奈与困惑,表现了对家庭温暖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人道主义的情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云: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映照出夕阳下的壮美。
  • 柴门:代表着家庭的温暖与亲切,归属感的象征。
  • 娇儿:象征着未来与希望,体现了对家庭的珍视。
  • 北风:代表着生活的艰辛与困惑,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杜甫的《羌村》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A. 自然景观
    B. 战乱与家庭
    C. 友谊与爱情
    D. 个人奋斗

  2. 填空题:诗中“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描写了_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儿童尽东征”表达了对儿童被征召的_____(同情/漠然)。

答案

  1. B
  2. 乡村生活的热闹景象。
  3. 同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羌村》VS《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乱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但《羌村》更侧重于个人的归属感与家庭情感,而《春望》则更多地表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愤。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献与研究论文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扬州慢 扬州慢 扬州慢 香港湾仔楼望 扬州慢二首 其二 扬州慢二首 其一 扬州慢 兵后,金眉生还居扬州,赋诗索和 扬州慢 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贼趋京口,报官军收扬州 扬州慢 其二 平山堂写怀 扬州慢 其一 广陵驿舍对月 案《浙西六家词》本对月」下有「遇山左调兵南下」七字。 扬州慢 为愔仲图松柏独秀斋,因题谱石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斗 往哲是与 痛下针砭 聿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可泣可歌 户字头的字 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宁戚饭牛 早慧 自说自话 鬼字旁的字 鹊巢鸠踞 患难见真情 贼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