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04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在锦里烟尘之外,江边村落有八九户人家。
圆圆的荷叶漂浮在水面上,细细的麦穗飘落着轻盈的花瓣。
我在这里安家落户,决定务农,因而离开了故国。
远远地惭愧于勾漏的禁令,无法再询问关于仙丹的事情。
“勾漏令”是指古代对士人的一种约束,强调了诗人对当时社会规范的反思和无奈。他的选择务农,意味着他对功名的放弃,反映了士人的困境。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贫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人民苦难。
《为农》写于杜甫晚年,正值他在四川生活期间,面对国家动乱和个人困境,他选择安居乐业,转而务农,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为农》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杜甫选择务农的决定,反映了他对家乡、对社会的复杂情感。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锦里烟尘外,江村几户,构建出一种田园牧歌的理想生活。接着以荷叶和麦花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暗示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
然而,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沉思,杜甫已然选择了务农,放弃了功名,远离了繁华的政治生活。此时的他感到羞愧,因为他无法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如“丹砂”),这代表了他对过去理想的悔恨与无奈。整首诗在安静中流露出一种悲凉,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杜甫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动荡的反思,揭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杜甫在《为农》中选择了什么生活方式?
诗中提到的“丹砂”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