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杂感 其一

《秋日杂感 其一》

时间: 2025-05-06 18:11:04

诗句

湛湛秋露滋,开此檐下葵。

清馥随轻风,丹心耀朝辉。

惜哉未能久,久已成空枝。

芃芃园中草,春秋长萋萋。

没我阶前兰,欺我石上芝。

寒霜一朝下,亦复相披离。

岂如南山松,夭矫挺奇姿。

春风与秋霜,荣瘁两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1:04

原文展示

湛湛秋露滋,开此檐下葵。
清馥随轻风,丹心耀朝辉。
惜哉未能久,久已成空枝。
芃芃园中草,春秋长萋萋。
没我阶前兰,欺我石上芝。
寒霜一朝下,亦复相披离。
岂如南山松,夭矫挺奇姿。
春风与秋霜,荣瘁两不知。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露水滋润着大地,檐下的葵花悄然绽放。
清香随风飘散,心中那份赤诚在晨光中闪耀。
可惜的是,这一切并不能长久,早已变成空枝。
园中繁茂的草木,春秋时节总是生机盎然。
我眼前的兰花,似乎在欺骗我那石上的芝草。
寒霜一夜之间降临,使它们也被无情地分离。
哪里比得上南山的松树,挺拔而有奇特的姿态。
春风与秋霜,荣华与衰败,二者都不知晓。

注释

  • 湛湛:清澈明亮的样子。
  • 秋露:秋天的露水,象征清新和滋润。
  • 清馥:清香,指植物的香气。
  • 丹心:赤诚的心,表示忠贞和真诚。
  • 惜哉:可惜、惋惜。
  • 芃芃: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欺我:欺骗我,暗指兰与芝的对比。
  • 寒霜:秋冬季节的霜,象征寒冷与凋零。
  • 夭矫:形容树木高耸挺拔,姿态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惠远谟,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人生感慨,风格清新、质朴,常以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时光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日杂感 其一》创作于秋季,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自然的变化,结合自身的感悟,写下了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生哲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秋日杂感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轮回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湛湛秋露滋,开此檐下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清晨的宁静与美好,露水滋润着植物,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与清新。接着,诗人转而思考生命的无常,“惜哉未能久,久已成空枝”,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芃芃园中草,春秋长萋萋”一句,诗人通过对草木繁盛的描绘,强调了生命的繁荣与生生不息,但随后的“没我阶前兰,欺我石上芝”则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无奈与失落。最后,诗人以“岂如南山松,夭矫挺奇姿”作为总结,表现了对坚韧与长青的松树的向往,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荣枯与时光的流转,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又哀伤的情感基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湛湛秋露滋,开此檐下葵:清晨的露水滋润了植物,檐下的葵花悄然开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清馥随轻风,丹心耀朝辉:清香在微风中飘荡,诗人内心的赤诚在晨光中绽放,表达了对理想与真诚的追求。
  • 惜哉未能久,久已成空枝:感叹美好的事物无法长久,最终只能化为无形的空枝,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芃芃园中草,春秋长萋萋:园中的草木繁茂,春秋常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
  • 没我阶前兰,欺我石上芝:兰花与芝草的对比,暗指现实中的欺骗与失落。
  • 寒霜一朝下,亦复相披离:寒霜降临后,植物们也被迫分离,表现出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 岂如南山松,夭矫挺奇姿:南山的松树高耸挺拔,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生命力。
  • 春风与秋霜,荣瘁两不知:春风与秋霜并行,象征着生命的荣华与衰败二者皆不知,反映了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循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与芝草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的欺骗与失落。
  • 拟人:清香随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与生命。
  • 对仗:如“春风与秋霜,荣瘁两不知”,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坚韧,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露:象征清新、生命的滋润。
  • :象征阳光与生长。
  • :象征高洁与美好。
  • :象征坚韧与长青。
  • 寒霜: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露”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清新与滋润
    • C. 衰败
  2. 诗人对兰花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惋惜
    • C. 无所谓
  3. “岂如南山松”中的松树象征?

    • A. 脆弱
    • B. 坚韧与长青
    • C. 短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惠远谟《秋日杂感》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的结合,惠远谟更侧重于生命的无常与坚韧,而杜甫则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忧国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一剪梅·是是非非横口开 一剪梅·新得前高孰可知 一剪梅 次外子见寄原韵 一剪梅·八月十四夜同刘叔裔玉带桥看月 一剪梅 题染香阁贴瓣梅花 一剪梅 与景姜不负斋赏红梅口占 一剪梅 拈题得壁苔,用清真体 一剪梅 吴门客舍初度作 一剪梅·云水乡中即是家 一剪梅 其二 春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不出门 月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忧能伤人 当局 毛字旁的字 寡虑 遁俗无闷 齐心协力 门洞儿 决胜车 羸软 德高望尊 凵字底的字 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