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时间: 2025-05-02 08:00:26

诗句

勃姑偶下小梅枝,要看渠侬褐锦衣。

柱後藏身教不见,却因不见转惊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0:26

原文展示

勃姑偶下小梅枝,要看渠侬褐锦衣。
柱後藏身教不见,却因不见转惊飞。

白话文翻译

一只雀鸟偶然飞下小梅树,想看看你的褐色锦衣。
在柱子后面藏身却不被看到,正因为看不见才更让它惊慌飞起。

注释

  • 勃姑:指的是一种小鸟,通常指雀鸟。
  • 小梅枝:小梅树的枝条,梅花的象征,代表春天和生机。
  • 渠侬:指你。
  • 褐锦衣:褐色的华丽衣服,代表穿着者的身份或地位。
  • 柱后:指柱子后面,意指藏身之处。
  • 教不见:让人看不见。
  • 转惊飞:因为看不见而更加惊慌,飞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杨万里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鸟为主角,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生动情景。开头的“勃姑偶下小梅枝”描绘出一幅春日暖阳下的画面,小鸟轻盈地落在梅枝上,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接着“要看渠侬褐锦衣”则暗示了鸟儿或许是为了观察人类的生活,表现出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相互依存与关照。

后两句则通过“柱后藏身教不见”表达了小鸟的谨慎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小鸟虽然躲藏,但因看不见而感到不安,最终选择飞起,体现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安全的渴望。整首诗不仅生动展现了鸟儿的行为,还暗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寓意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勃姑偶下小梅枝:小鸟偶然落在梅树上,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
  • 要看渠侬褐锦衣:小鸟想要窥视穿着褐色衣服的人,体现了对周围世界的好奇。
  • 柱後藏身教不见:小鸟在柱子后躲藏,强调了它的谨慎和隐秘。
  • 却因不见转惊飞:因为看不见人而感到惊慌,突出了鸟儿的敏感和脆弱。

修辞手法

  • 拟人:小鸟被赋予了观察和好奇的特征。
  • 对比:小鸟的微小与人类的存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生灵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复苏。
  • 雀鸟:代表自由和生命的活力。
  • 褐锦衣:象征着人类的生活状态和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勃姑”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猫
    • B. 鸟
    • C. 狗
  2. “柱後藏身教不见”中的“教”字意思是?

    • A. 让
    • B. 教导
    • C. 教室
  3. 诗的主题是?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人类的批判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诗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冬景 地炉煨榾柮 冬景 负暄 秋景 山园细路高 秋景 夕阳如有意 秋景 其一 鹭于飞 秋景 雁南归 秋景 芙蓉红岸湿 秋景 远客坐长夜 秋景 其二 出逢危叶落 秋景 其一 出逢危叶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于泰山 掌记 己字旁的字 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愧不怍 擢发抽肠 尸字头的字 尢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百计千谋 曲穴 茗雪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包含财的词语有哪些 枕干而寝 对火 包含涵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