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万州下岩二首

《万州下岩二首》

时间: 2025-04-30 05:08:15

诗句

空岩静发钟磬响,古木倒挂藤萝昏。

莫道苍崖锁灵骨,时应持鉢到诸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15

万州下岩二首

原文展示:

空岩静发钟磬响,
古木倒挂藤萝昏。
莫道苍崖锁灵骨,
时应持鉢到诸村。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山岩中,钟声和磬声悠然响起,
古老的树木倒悬,藤萝在昏暗中缠绕。
不要说苍劲的崖壁锁住了灵魂,
有时也应持钵走访各个村庄。

注释:

  • 空岩:指空旷的岩石山体。
  • 钟磬:古代乐器,钟与磬合奏时发出的声音。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倒挂:形容悬挂的状态。
  • 藤萝: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缠绕的藤蔓。
  • 苍崖:指高耸的山崖。
  • 灵骨:灵魂和骨骼的结合,意指精神与肉体。
  • 持鉢:持钵乞食,常为僧侣所用,表示行善施舍。

典故解析:

“持鉢”在古代文献中常常与佛教僧侣的生活有关,表示一种出家修行的生活方式。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常吟咏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在万州游历期间,受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山水的寂静与心灵的动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宁静的山岩环境,开头两句通过“钟磬响”和“古木倒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幽静的世外桃源,钟声悠扬,藤萝缠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而后两句则转向了一种哲思:“莫道苍崖锁灵骨,时应持鉢到诸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灵魂自由的渴望,尽管高耸的山崖似乎束缚了人的精神,但他认为偶尔走入人间,持钵乞食,反而能让灵魂得到解放。通过这对比,黄庭坚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世间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境上融合了自然的美与人生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人在欣赏优美山水的同时,也引发对自我存在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岩静发钟磬响:描绘山间的宁静,钟声悠扬,传递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 古木倒挂藤萝昏:古木悬挂,藤萝缠绕,意象的使用增强了静谧的氛围。
    • 莫道苍崖锁灵骨:反驳世俗观念,强调灵魂不应被环境束缚。
    • 时应持鉢到诸村:倡导出世与入世的结合,强调人应在世俗中寻求精神的自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岩静发”与“古木倒挂”,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钟磬、古木、藤萝等意象生动地表现出自然之美与精神追求的结合。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意义的思考,鼓励人们在世俗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

意象分析:

  • 空岩:象征宁静与超脱。
  • 钟磬:代表佛教的智慧与安宁。
  • 古木:传达岁月的沉淀与坚韧。
  • 藤萝:象征生命的缠绕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持鉢”主要指什么?

    • A. 拿着食物
    • B. 拿着乞讨的碗
    • C. 拿着书籍
  2.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非凡
    • B. 宁静幽深
    • C. 变幻莫测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

    • A. 爱情
    • B. 自然
    • C. 人生哲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黄庭坚的哲理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

相关查询

壬子清明看花有感(有序) 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 其二 西省海棠(有序) 春尽又开一枝 梅杏桃李 方氏园居七首 其一 雨中独坐有怀荥阳道中用寄潜斋夜坐韵 湘中杂言(四首) 鲤鱼山阻风天甚寒雨皆成霰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十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重弹老调 欠字旁的字 载戢干戈 贫暴 方弘 牿害 粘花惹草 反文旁的字 天地诛灭 男女别途 秃宝盖的字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包含咙的词语有哪些 路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