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08
东望苍茫,来何迟也,夜寒独立搔首。
为损容颜,懒又邀人杯酒。
料此际虎阜笙歌,尽今夕翠樽红袖。
知否。是吴姬赏月,怕迟十九。
恰应潮生日候。有蚌彩涵波,舒光欲斗。
一样清辉,觉道盘痕减旧。
感秋气不耐繁华,偏积下三分消瘦。
今后。漫随人冷澹,更阑独守。
向东望去,远处苍茫,月色来得何等迟缓,我独自站在寒冷的夜里,搔首思索。为了不让容颜受损,不再邀请人来共饮杯酒。想必此刻,繁华的场所里,歌舞升平,红袖翠樽尽皆在今夜。你知道吗?这是吴姬在赏月,怕是赶不上十九。正好迎合潮生之际,有蚌壳的彩光映照水波,光辉舒展欲与月斗。一样的清辉,似乎觉得盘中的痕迹已减薄了。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无法忍受繁华的琐碎,偏偏积累下身心的消瘦。今后,任凭人们冷淡,我将独自守候这夜晚。
作者介绍:黄之隽(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夜晚独自赏月,感受到秋天的凉意,思索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月华清·十八夜月 其六》以清冷的月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夜晚宁静而又孤寂,诗人东望苍茫,心中思绪万千。明月与歌舞的对比,反映出诗人与世俗繁华的隔阂,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中“为损容颜,懒又邀人杯酒”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外界社交的厌倦,内心渴望宁静与独处,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在“感秋气不耐繁华,偏积下三分消瘦”中,诗人将秋天的萧瑟与自身的消瘦相联系,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疲惫。
整首诗以清丽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诗人不仅仅在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更在探讨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繁华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姬”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对“杯酒”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黄之隽的《月华清·十八夜月 其六》更侧重于对孤独与内心感受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两者皆以月亮为意象,却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