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1:07
原文展示:
县斋 张耒 〔宋代〕
只合门如野叟家,市朝声利苦喧哗。 但知得醉频沽酒,何处逢春不见花。 暗树五更鸡报晓,晚庭三叠鼓催衙。 知君宰邑端无事,吟笑何妨到暮鸦。
白话文翻译:
我这县衙的门庭,应该像野叟的家一样宁静,市井和朝廷的声利之争实在太过喧哗。 我只知道在醉意中频繁买酒,无论何处遇到春天,总不会缺少花朵。 暗夜中的树木,五更时分鸡鸣报晓,傍晚的庭院里,三叠鼓声催促着官员们上班。 知道你治理这个县邑很是清闲,吟诗作笑,不妨一直持续到黄昏的乌鸦归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担任县官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喧嚣的不满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县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县衙为背景,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只合门如野叟家”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喧嚣的厌倦,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像乡村老人那样宁静。“但知得醉频沽酒,何处逢春不见花”则进一步以酒和花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县衙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闲适和超脱,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对官场生活的独特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只合门如野叟家,市朝声利苦喧哗。”
“但知得醉频沽酒,何处逢春不见花。”
“暗树五更鸡报晓,晚庭三叠鼓催衙。”
“知君宰邑端无事,吟笑何妨到暮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官场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县衙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对官场生活的独特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张耒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只合门如野叟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市井生活的厌倦 D. 对田园生活的厌倦
诗中“但知得醉频沽酒”中的“频沽酒”象征什么? A. 自由和放纵 B. 贫困和节俭 C. 勤劳和节制 D. 奢侈和浪费
诗中“暗树五更鸡报晓”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