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除目有感

《读除目有感》

时间: 2025-04-26 13:50:50

诗句

祸福茫茫不可猜,可能凭势即无灾。

相君西闼挥毫日,岂料方还此地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50

原文展示:

读除目有感 张耒 〔宋代〕

祸福茫茫不可猜,可能凭势即无灾。 相君西闼挥毫日,岂料方还此地来。

白话文翻译:

祸福之事茫茫无际,难以预测,或许凭借权势就能避免灾难。 当相君在西方宫闼挥毫书写的日子,岂能料到自己会回到这个地方来。

注释:

  • 祸福茫茫不可猜:祸福之事如同茫茫大海,无法预测。
  • 可能凭势即无灾:或许凭借权势就能避免灾难。
  • 相君:指宰相或高官。
  • 西闼:指西方的宫闼,即宫殿的西门。
  • 挥毫:指书写或作画。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反映了宋代官场的现实情况,即权势可以影响个人的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有《柯山集》传世。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变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到官场中人的升降沉浮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权势与命运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祸福无常的深刻认识。首句“祸福茫茫不可猜”直接点出了人生祸福的不可预测性,而“可能凭势即无灾”则暗示了权势在其中的作用。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相君西闼挥毫日”与“岂料方还此地来”形成对比,展现了官场中人的命运多变,即使是高官也难以预料自己的未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祸福茫茫不可猜”:直接表达了祸福的不可预测性,茫茫一词增强了这种不可知的感觉。
  • 次句“可能凭势即无灾”:提出了权势可能带来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隐含了对权势的批判。
  • 第三句“相君西闼挥毫日”: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展现了高官的权力和荣耀。
  • 末句“岂料方还此地来”:通过“岂料”一词,表达了命运的突变和不可预料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挥毫日”与“方还此地来”的对比,展现了命运的突变。
  • 象征:“西闼”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而“方还此地来”则象征着命运的逆转。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祸福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权势在命运中作用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祸福茫茫”、“西闼”、“挥毫”、“方还此地来”。
  • “祸福茫茫”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西闼”和“挥毫”象征着权力和荣耀,“方还此地来”象征着命运的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祸福茫茫不可猜”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祸福可以预测 B. 祸福不可预测 C. 祸福可以控制 答案:B

  2. “可能凭势即无灾”中的“势”指的是什么? A. 势力 B. 形势 C. 势头 答案:A

  3. 诗中的“相君西闼挥毫日”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相君在东门书写 B. 相君在西门书写 C. 相君在南门书写 答案:B

  4. “岂料方还此地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讶 B. 平静 C. 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命运多变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读除目有感》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官场的现实,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七月六日二首 夜坐三首 其二 和应之蝎虎 蒙恩除奉常有感 冬日杂书六首 雨霁望樊山 喜雨四首 其一 寄参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交韔 著粪佛头 听其自然 金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劲正 鬼判 心字底的字 来结尾的成语 泛滥 泣不成声 言字旁的字 耿耿在心 贯斗双龙 羽字旁的字 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束手束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