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答幽兰

《次韵答幽兰》

时间: 2025-08-03 08:01:30

诗句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8:01:30

原文展示:

次韵答幽兰
作者: 苏辙

幽花耿耿意羞春,
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
长松百尺有为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幽兰的深情,幽兰花开得静雅而羞涩,给人一种隐秘而清香的感觉。诗人思索着,佩戴美丽花香的人又是谁呢?内心那一寸芳心必须要好好保护,因为就像那高大的松树,虽有百尺之高,却也只为他人提供薪火。

注释:

  • 幽花:指幽兰,花朵淡雅、清香,象征隐逸的品质。
  • 耿耿:形容花的姿态清晰明朗,或是心意清楚。
  • 纫佩:指佩戴香料的饰品,通常是指美丽的装饰。
  • 芳心:指内心的情感或志向。
  • 长松:指高大的松树,象征坚韧和挺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哲理,作品多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他的诗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士人追求隐逸与清雅风格的潮流。隐逸文化在当时受到推崇,苏辙在诗中通过对幽兰的描写,展现了对纯净心灵的向往与珍视。

诗歌鉴赏:

《次韵答幽兰》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借助幽兰这一意象,探讨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关系。开篇以“幽花耿耿意羞春”引入,既描绘了幽兰花的清雅,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羞涩与思虑。接着“纫佩何人香满身”,不仅表达了对佩戴香饰的人物的好奇,也隐喻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与依存。

在“芳心须自保”的句子中,诗人强调了对内心情感的保护,这是一种自我珍视与自我反思的态度。而最后一句“长松百尺有为薪”,则通过松树的高大象征了坚定与奉献,暗示即使有高远的追求,也要为他人提供温暖与支持,展现了诗人博大的情怀。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苏辙的诗歌艺术特征。通过对幽兰的赞美与思考,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珍视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花耿耿意羞春:幽兰的花朵娇羞而明亮,仿佛在春天中显得格外清丽。
  2. 纫佩何人香满身:佩戴香饰的人是谁呢?她的香气是否如这幽兰般令人沉醉?
  3. 一寸芳心须自保:内心的情感与理想需要好好保护,不能轻易外露。
  4. 长松百尺有为薪:高耸的松树虽然挺拔,却也为他人提供温暖,这种奉献是有价值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幽兰比作内心情感的隐喻,突出其清雅与羞涩。
  • 拟人: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长松百尺”和“一寸芳心”,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幽兰的赞美展开,通过对其形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珍视与保护,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理解,最终传递出一种温暖与奉献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花:象征着隐逸、清雅的品格。
  • 芳心:代表内心的情感、理想与追求。
  • 长松:象征坚韧、奉献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幽花耿耿”意指: A. 花朵繁茂
    B. 花朵娇羞
    C. 花朵凋零

  2. 填空题:诗中的“长松百尺”象征的是_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轻视。 (对/错)

答案:

  1. B
  2. 坚韧与奉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了自然与人生,情感深沉。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内心情感的碰撞。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次韵答幽兰》,两者都反映了对内心情感的描绘,但苏轼的作品更为豪放,而苏辙则更显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苏辙诗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伤歌行四首 次韵答王韵中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沁园春 赠益阳成之主簿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 黄颍州挽词三首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 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 和中玉使君晚秋开天宁节道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挺的成语 刷箒 枉费时日 耐力 齿字旁的字 青琐郎 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重门击柝 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骄景 雄兵百万 毛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敲骨吸髓 历落嵚崎 羱羊 酉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