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郭尉惠古镜

《郭尉惠古镜》

时间: 2025-05-02 10:37:15

诗句

凛如秋月照虚空,遇水留形处处同。

一瞬自成千亿月,精神依旧满胸中。

〈俗言:“以镜予人,损己精神。

”故解之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7:15

原文展示:

郭尉惠古镜
作者: 苏辙 〔宋代〕

凛如秋月照虚空,
遇水留形处处同。
一瞬自成千亿月,
精神依旧满胸中。
俗言以镜予人,
损己精神。故解之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面古镜的特性,恰似秋月在空中明亮而清晰,遇水时它的形状无处不在。一瞬间就能产生千亿轮明月,精神依旧充盈在心中。俗话说,把镜子给别人,会损害自己的精神,因此对此作了解释。

注释:

  • :寒冷而明亮的样子,形容月光的清冷和明亮。
  • 留形:留住形状,指镜子在水中依旧可以反射出光影。
  • 千亿月:形容数量极多,意指古镜在瞬间能映照出无数的明月。
  • 精神:这里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的充实感。
  • 俗言:指流传已久的民间说法,常用于引出后文的观点。

典故解析:

“以镜予人,损己精神”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精神和自我认知的理解。镜子在古代不仅是物品,也有着象征意义,代表自我反思与外界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齐名。苏辙在文学创作上涉猎广泛,作品以诗、文、词皆有佳作,其诗风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辙对古物的感悟与思考之际,时代背景为宋代文化繁荣,士人们常对古物产生感慨,借古物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郭尉惠古镜》以古镜为意象,揭示了人内心的光明与反射。诗的前两句描写古镜的特性,恰似清冷的秋月,细腻地表现了镜子在水中反射出的无穷形态。这里,苏辙通过“千亿月”的比喻,强调了精神和内心的丰富性,反映了他对人心灵世界的关注。

后两句则引入俗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给予他人时,或许会损失自我。这里的“镜”不仅是实物,更是自我反省的工具,表达了士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镜子象征着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意蕴深厚,借古镜抒情,既有写实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深邃思想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凛如秋月照虚空:月亮在空中照耀,光辉冷峻,反映出古镜的清澈与明亮。
    • 遇水留形处处同:古镜在水中依旧可以映出形状,象征着其恒久的特性。
    • 一瞬自成千亿月:瞬间的反射产生无数明月,象征着精神的丰富与多元。
    • 精神依旧满胸中:内心的充实与自我认知的深刻,强调了内在精神的重要性。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镜比作秋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留形”与“处处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古镜的象征,探讨了内心的丰盈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个人精神的独立。

意象分析:

  • 古镜: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明亮,具有文化内涵。
  • 秋月:代表清冷、明亮,象征智慧与明理。
  • :象征流动与变化,暗示人生的变迁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凛如秋月”主要是指什么? A. 明亮与清冷
    B. 暖和与模糊
    C. 只指明亮

  2. 诗中提到的“千亿月”是指什么? A. 古镜的形状
    B. 精神的丰富性
    C. 月亮的数量

  3. 诗中提到“损己精神”是什么意思? A. 给予他人会使自己受损
    B. 只关注自己不关心他人
    C. 反映出内心的羞愧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郭尉惠古镜》均以月亮为意象,但苏轼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苏辙则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自我认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 飞来寺晚泊 吴兴署中同顾若溪司空徐龙湾太守赋雪中红梅次二公韵 其二 吴兴署中同顾若溪司空徐龙湾太守赋雪中红梅次二公韵 其一 送唯吾王侍御谪楚 寄男京邸 登清居台 杂诗 辜负 霜降节风雨数日夜感而赋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含笑入地 折文旁的字 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弦歌之声 啙苛 循开头的成语 齲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白昼做梦 进退可度 提土旁的字 治抚 蓐劳 设身处地 隔二偏三 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蠢堆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