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堂新甃花坛二首

《南堂新甃花坛二首》

时间: 2025-05-11 19:42:07

诗句

乱竹侵红药,病花羞晚春。

移根近谈笑,得土长精神。

荣悴非由尔,芬芳止为人。

庭西井泉好,汲灌每躬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2:07

原文展示:

乱竹侵红药,病花羞晚春。
移根近谈笑,得土长精神。
荣悴非由尔,芬芳止为人。
庭西井泉好,汲灌每躬亲。

白话文翻译:

在杂乱的竹林中,红色的花药被侵袭,病态的花儿在晚春时节显得格外羞怯。移植根系让它们能靠近这里的谈笑声,得到这片土地的滋养便能生长得更加精神焕发。花的荣枯并不是由你们决定的,芬芳的气息只是为了取悦人们。庭院西侧的井水清冽,汲水灌溉我每次都亲自来做。

注释:

  • 乱竹:杂乱的竹子,象征环境的复杂。
  • 红药:指红色的花药,可能特指某种药用植物。
  • 病花:指生长不良、状态不佳的花。
  • 羞晚春:晚春时节,花朵因环境或自身状态而显得羞怯。
  • 移根:指将植物的根部移植到新的土壤中。
  • 得土长精神:在好的土壤中生长会更加健康、有活力。
  • 荣悴:形容植物的荣盛与凋谢。
  • 芬芳止为人:花香只是为了取悦人类。
  • 汲灌:提水灌溉。
  • 躬亲:亲自去做。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植物的生长状态和诗人对花草的关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是北宋理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诗词兼具情感与理性,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庭院生活的热爱,对植物生长的关注。通过对花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南堂新甃花坛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庭院花草的深厚情感。开头以“乱竹侵红药”描绘了环境的复杂性,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状态。病花的羞怯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也暗示了人对自然的关怀。移植根系的举动,象征着诗人试图改善环境、提升生命质量的努力。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关切与温情,尤其是“庭西井泉好,汲灌每躬亲”一句,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芬芳的花香是为人类而存在的,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而言,苏辙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乱竹侵红药:在杂乱的竹子中,红色的花药被侵扰,生动描绘出环境的复杂和花的脆弱。
    2. 病花羞晚春:病态的花在晚春时节显得格外羞怯,体现出生命的微妙与无奈。
    3. 移根近谈笑:移植根系使花靠近谈笑声,象征着人对植物的关心和呵护。
    4. 得土长精神:好的土壤能让植物更加茁壮,隐喻环境对生命的重要性。
    5. 荣悴非由尔:花的荣枯与否并非由其自身决定,体现出命运的无常。
    6. 芬芳止为人:花香的存在是为了取悦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7. 庭西井泉好:庭院西侧的井水清澈,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
    8. 汲灌每躬亲:每次汲水灌溉都是亲自来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忱和责任感。
  • 修辞手法

    1.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拟人:将病花与人类情感相联系,使得植物的状态生动而有情感。
    3.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荣枯,深化了主题。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关心与呵护的价值。诗人通过对花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与生机,环境的复杂性。
  • 红药:代表美丽与生命的脆弱,隐喻珍贵的事物。
  • 病花:象征生命的无奈与脆弱,反映出内心的关切。
  • 土壤:代表环境与基础,象征滋养生命的条件。
  • 芬芳:象征美好和愉悦,代表人与自然的互动。
  • 井泉:象征清澈与生命之源,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乱竹侵红药”的意思是: A. 红药长得很好
    B. 杂乱的竹子影响了红药的生长
    C. 红药被竹子覆盖
    D. 红药开得很美

  2. “移根近谈笑”中“移根”指的是什么? A. 移动根部
    B. 移植植物
    C. 移动家园
    D. 移动花坛

  3. 诗中提到“庭西井泉好”,说明: A. 井水不好
    B. 井水清澈,适合灌溉
    C. 井水不够
    D. 井在东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主题,但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 《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传达了思乡之情,意象更加清晰。

这些作品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情感的侧重点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作者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舞曲歌辞。白纻歌二首 相和歌辞。采桑 相和歌辞。乌栖曲 相和歌辞。乌夜啼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 送薛蔓应举 留别舍弟 赠王侍御 促刺词(一作促促行) 早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骈罗 劣弟 齿字旁的字 廷授 东门种瓜 心字底的字 拱手垂裳 霞疏 臼字旁的字 相煎太急 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循名督实 黄字旁的字 韦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