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

时间: 2025-04-26 06:32:37

诗句

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

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37

原文展示:

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大路旁,矗立着一座茅草屋,我不禁想问这条路该通向何方。屋里有鸡和黍米款待旅人,真是贤明的植杖翁啊。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路:指宽阔的大道,象征着人生的道路。
  • 古茅屋:指用茅草搭建的老式房屋,体现乡村的朴素和自然。
  • 问津:问路,询问去向。
  • 鸡黍:鸡和黍米,代表简单的美食,寓意热情好客。
  • 植杖翁:指手持拐杖的老人,象征智慧与经验。

典故解析

  • “植杖翁”可能是指那些经历丰富、智慧深厚的长者,寓意着尊重和向往那种淡泊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淳朴人情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止宿》通过描绘一处古朴的茅屋和其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感慨。首句“大路古茅屋”就设定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场景,古老的大路象征着历史的厚重,茅屋则体现了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接下来的“问津欲何从”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考,似乎在向读者探问人生的方向。

诗中的“鸡黍相款留”描绘了一个温暖、好客的场景,鸡和黍米是乡村的常见食物,意味着诗人得到了热情的招待,体现了人们对他乡游子的关怀与善意。而“贤哉植杖翁”则将目光转向那位老人,既是对他智慧的赞美,也是对他生活态度的认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种恬淡、宁静且富有智慧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深意,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包含了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路古茅屋:描绘了一条古老的道路和在路旁的茅草屋,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2. 问津欲何从:诗人产生了对未来的疑惑,想要询问这条路的去向,暗指人生的选择和方向。
  3. 鸡黍相款留:描绘出在这个古朴的地方,主人用鸡和黍米款待旅人,显示出乡村的淳朴与热情。
  4. 贤哉植杖翁:赞美那位手持拐杖的老人,象征着智慧与生活的经验,表现出对那种生活态度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大路”与“古茅屋”形成对比,展现了历史与自然的和谐。
  • 意象:使用“鸡”、“黍”等意象,营造出温暖、亲切的乡村生活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简单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城市喧嚣与乡村宁静之间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路:象征人生的选择与方向。
  • 古茅屋:代表自然与朴实的生活。
  • 鸡黍:象征热情好客的乡村人情。
  • 植杖翁:象征智慧与经验的长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黍”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食物
    C. 一种动物
    答案:B

  2. 诗人对“植杖翁”的态度是?
    A. 轻蔑
    B. 尊敬
    C. 无所谓
    答案:B

  3. “问津欲何从”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惑
    C. 忐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贾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学箕的《止宿》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刘学箕则更强调人际关系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
  • 《刘学箕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州歌头(和张安国舍人韵呈进彦) 西江月(相山集题作别思) 玉楼春(和李宜仲) 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江南曲四首 其四 江南曲四首 其三 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四首 其四 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四首 其一 田家杂兴八首 其六 田家杂兴八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比而不党 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坤的成语 众口铄金 龙字旁的字 庆觞 不如意事常八九 君上 鬥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断袖之癖 词体 久而久之 骄熙 狗拿耗子 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