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2:41
塞上逢故人
作者:王建 〔唐代〕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这首诗写的是在边塞与老朋友相遇的场景。诗人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身上满是伤痕,见到故人时,两鬓已斑白。时常思念故乡,不知道何时能收到家乡的消息,每天都在计算着回家的路程。骑马登上寒冷的垄头,驱赶着羊群进入荒废的城邑。羌笛的曲子在耳边响起,让人不禁醉倒在海西的营地里。
“羌笳”在古代边塞诗中常和思乡情绪联系在一起,羌族是西北民族的一部分,诗中提及的乐器更是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战争与思乡之情,语言简练而质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常年征战,时常思念故乡,和老朋友的相遇让他感慨万千,寄托了对和平与乡土的向往。
《塞上逢故人》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斗生活的反思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百战一身在”引入,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身为战士的艰辛与无奈。接着,朋友的白发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在对故乡消息的渴望中,诗人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路程,显示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描绘寒垄的意象,有助于塑造出边塞的冷峻环境,进而与“驱羊入废城”形成对比,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最后的“羌笳三两曲”则以音乐的形式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带来了人性的温暖和乡思的浓厚。整首诗情感真挚,气氛深沉,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思念,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斗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人们在动荡年代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发生”主要表达了什么?
“羌笳三两曲”中的“羌笳”指的是?
诗人每天都在算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激烈,而王建的《塞上逢故人》则更多地反映了战士的孤独与无奈,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