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00
长长南山松,短短北涧杨。
俱承日月照,幸免斤斧伤。
去年与子别,诚言暂还乡。
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骧。
谁谓有双目,识貌不识肠。
岂知心内乖,著我薜萝裳。
寻君向前事,不叹今异翔。
往往空室中,寤寐说珪璋。
十年居此溪,松桂日苍苍。
自从无佳人,山中不辉光。
尽弃所留药,亦焚旧草堂。
还君誓已书,归我学仙方。
既为参与辰,各愿不相望。
始终名利途,慎勿罹咎殃。
这首诗描绘了南山的松树和北涧的杨树,长长短短,均沐浴在日月的光辉下,幸免于锯斧的伤害。去年我与朋友别离,诚实地说是暂时回乡,但为什么你却抛弃我,像天路忽然腾空而起一样?谁说我有双眼,只能识别外貌而看不透内心?又岂知我内心的分歧,竟让我穿上像薜荔一样的衣裳?我在寻找你当年的事情,不再感叹现在的不同飞翔。在我空荡的房间里,常常在梦中说起你的美德与品行。十年来我居住在这条溪水旁,松树和桂花日渐苍老。自从没有了心爱的人,山中再无光辉。我已经扔掉了留下的药草,连旧草堂也焚烧。把我曾立下的誓言还给你,归去我学习仙道。既然参与了时辰的轮回,各自愿望不再相望。无论如何,要谨慎行走在名利的道路上,切莫遭受祸殃。
王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建,号东山,晚唐时期的诗人,以五言绝句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王建的隐居生涯中,借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他对人生、名利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山中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昔日生活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安。
《山中寄及第故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以“长长南山松,短短北涧杨”描绘出静谧的山水意象,象征着诗人心中对自然的眷恋。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和谐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对比。
诗中“去年与子别,诚言暂还乡”,呈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然而随之而来的“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骧”则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自我反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情绪。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谁谓有双目,识貌不识肠”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不解,表明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渴望。
该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自我反思,特别是“自从无佳人,山中不辉光”一句,表现了诗人因失去挚爱而感到的生活乏味。最终诗人决定放下对名利的追求,选择归隐山林,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解脱。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名利的看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长长南山松”象征什么?
A. 年龄
B. 坚韧的生命力
C. 美丽的风景
“自从无佳人,山中不辉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失落
C. 无所谓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轻视看淡
C. 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