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3:43
早入温门山,群峰乱如戟。
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
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
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
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
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
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
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
我早早地走进温门山,见到的群峰杂乱无章,像戟一样挺立。崩塌的悬崖似乎要相接,裂口让人难以继续行走。我脱下鞋子寻找那浅浅的溪流,却又因倾斜的石头而停下脚步。路尽头是十里长的溪水,地上生长着千年古柏。洞口在白天显得阴暗,深处只有石壁。似乎能看到丹砂的光芒,耳边也听到钟乳石滴水的声响。灵池从山底流出,沸水冲击着大地的脉络。温暖的气息化作湿烟,朦朦胧胧的白色在窗中浮现。随着僧人走进古寺,便成了云外的客人。月亮升起,天气渐渐变凉,夜晚的钟声在山中显得格外寂静。
作者介绍:王建(约公元750-830年),唐代诗人,字子安,号孟云,蜀人。他以描写自然景色和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建游历温门山之际,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在山中游历的心情与感受。
整首《温门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温门山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开篇以“早入温门山”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晨的山中场景,群峰的形态如同戟般挺立,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冲击。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崩崖、溪流、古树、洞门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幽静的氛围。
诗中“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一句,描绘了洞中微弱的光线和滴水的声音,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感觉。最后的“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则让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凝重与深邃,带有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整个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温门山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流露出他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温门山》的作者是谁?
诗中“群峰乱如戟”中的“戟”是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夜钟山寂寂”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和内心的宁静,但其诗风更偏向于哲理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建的《温门山》则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直接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