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41
端午即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的中午,您送给我一枝艾草。
老朋友无法相见,新朋友远在万里之外。
我那赤诚的心情照耀着往昔,但鬓发已经变白。
我想去追随灵均(指屈原),但三湘与我之间隔着辽阔的海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抗元英雄,词人,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抗击元朝的斗争中表现出极高的民族精神和忠诚情怀,后被俘并最终殉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文天祥在抗元的过程中,面对故人难见、国家沦陷的苦楚,借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端午即事》是文天祥在端午节期间写的抒情诗,诗中渗透着浓厚的民族情怀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写引入主题,而艾草象征着对邪祟的驱除,似乎也暗示着对国家困境的渴望解脱。
接下来的两句“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传达了诗人在动荡岁月中与老朋友失去联系的无奈,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孤独感。接着“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既是对自己赤诚心志的自省,也是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最后一句“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屈原的理想,但又无奈于现实的遥远与隔绝,充满了悲壮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用上极具典雅,既有传统节日的习俗,又有个人情感的深刻,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强烈共鸣。文天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爱国者内心的挣扎与坚持,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崇高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受,展示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赤诚之心和对故国命运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端午即事》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灵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赠我一枝艾”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端午即事》和屈原的《离骚》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忧虑,但文天祥更多地体现了在动荡时期的无奈与孤独,而屈原则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抗争精神。两者都是忠诚与爱国情怀的典范,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