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1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15:09
满庭芳(用东坡韵题自画莲社图)
——晁补之
归去来兮,名山何处,梦中庐阜嵯峨。
二林深处,幽士往来多。
自画远公莲社,教儿诵李白长歌。
如重到,丹崖翠户,琼草秀金坡。
生绡,双幅上,诸贤中履,文彩天梭。
社中客,禅心古井无波。
我似渊明逃社,怡颜盼百尺庭柯。
牛闲放,溪童任懒,吾已废鞭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询问名山在何处,似乎在回忆自己梦中的庐阜山峦。二林深处常有幽士往来,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氛围。他描绘了自己画的莲社,教孩子们背诵李白的诗歌,仿佛重回那丹崖翠户、琼草丰美的地方。画作上有双幅,展现了众多贤士的风采,文采斐然。社中的客人,内心如古井般宁静。我就像陶渊明一样逃离浮华,脸上挂着微笑,期待着百尺高的庭树。牛儿悠闲地吃草,小溪的孩子们无所事事,而我已经放下了鞭子和蓑衣,享受这份闲适。
晁补之,字子文,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生于1044年,卒年不详,晚号称“万松老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著称,是宋代词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满庭芳》创作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渴望逃离世俗喧嚣的心情。诗中提到的李白,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满庭芳》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充分展现了晁补之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人开篇就以“归去来兮”发出归隐的召唤,表现出对名山的向往与对清闲生活的追求。
在对“二林深处”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幽士往来多”强调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进一步引入了自画的莲社,表明了他对艺术与文化的热爱。教育孩子们诵读李白的长歌,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文化的崇敬,也映射出自己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诗人描绘的牛闲放、溪童任懒,展现了自然生活的惬意与安宁。最后,“吾已废鞭蓑”的句子,更是表明诗人已然放下尘世的羁绊,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文化理想与生活哲学,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理想境地的渴望。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尘世繁华
B. 隐逸自然
C. 商业竞争
D. 战斗生活
“我似渊明逃社”中的渊明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莲社”象征什么?
A. 斗争
B. 清高
C. 晚会
D.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