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7:12
感秋五首 其五
作者:杨万里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我一生以来都畏惧漫长的夏季,心中却渴望着清爽的秋天。如今秋天来了,竟让我感到忧愁而非快乐。秋天是读书的好时节,诗句中也适合寻觅。长夜应该痛快地饮酒,空旷的野外适合远行游玩。江南的万山川景,一夕之间尽收眼底。请为我安排一场双行的旅程,何处没有一座小山丘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体现了古人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与陆游、朱熹并称,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感秋五首》是杨万里在面对秋天的时节而作,表达了他对季节变换的复杂感受。从畏惧夏季的炎热,到对秋季的期待,最后在实际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时却又产生了忧愁,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
杨万里的《感秋五首 其五》通过朴实的语言,传达了对秋天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漫长夏季的畏惧和对清秋的渴望,这种情感是普遍而真实的,许多人在炎热的夏季往往会期待秋天的凉爽。可当秋天真正来临时,诗人却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忧愁,这种反差让人深思。诗中提到“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显示了秋季是一个适合读书和创作的时节,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能够让自己摆脱愁绪的方式。
接下来的两句“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则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畅快与对大自然的向往。长夜里饮酒的痛快和在旷野中游玩的自由,似乎是对忧愁的一种宣泄和解脱。而最后两句则描绘了江南的美景,一夕之间便能将万山川川尽收眼底,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秋天的期待,又有对现实的失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通过细腻的描写,杨万里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也让读者感受到秋的美好与忧愁交织的情感。
逐句解析: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复杂情感的探讨,既有期盼又有失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性对季节变化的内心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感秋五首 其五》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书册秋可读”说明了什么?
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