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3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39:26
南斋前众树披猖,红梅居间不肆,
因为翦剔。
道是司花定有神,元来造化在诗人。
扫除碧树无情朵,放出红梅恣意春。
在南斋前,众多的树木纷纷披上了繁茂的绿衣,红梅却不甘寂寞,独自盛开。
这是因为它们经过了悉心的修剪。
人们说,掌管花开的神明定会显灵,实际上,万物的造化全在诗人手中。
他扫除无情的碧树花朵,放出了红梅,尽情享受春天的欢愉。
“司花”可以理解为古代传说中的掌管花木的神明,诗中提到的这种神明与花开花落的规律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依赖。而“造化”则是指自然的力量,强调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关注。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助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红梅的生长象征人们在逆境中仍然可以绽放出自己的美丽与活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斋前的树木与红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开篇以“众树披猖”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树木的茂盛与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红梅的独特与鲜艳。诗中提到的“翦剔”则暗示了对美的追求需要经过精心的打理与修剪,象征着人生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付出努力。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引入“司花”的神灵,诗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生长,实际上是诗人用心灵所创造而成的。最后一句“扫除碧树无情朵,放出红梅恣意春”,则是对诗人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肯定,表现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诗人依然能够把握住生命的真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描绘红梅的盛开时,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在逆境中仍要追求美好。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翦剔”是什么意思?
诗中“司花”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