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3:42
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
—— 杨万里 〔宋代〕
吾州五马住闽山,
分我三山荔子丹。
甘露落来鸡子大,
晓风冻作水晶团。
西川红锦无此色,
南海绿罗犹带酸。
不是今年天不暑,
玉肤照得野人寒。
我所在的州五马镇靠近闽山,
分给我的三山荔子红艳如丹。
甘露落下的果实大如鸡蛋,
清晨的寒风把它冻成水晶般的团块。
西川的红锦没有这样的颜色,
南海的绿罗仍然带着酸味。
今年的天气并不炎热,
可玉般的肤色却让野人感到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涉及的荔枝和甘露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代表了“江西诗派”的风格。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农田生活,诗作多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任职于当地官府期间,借分发荔枝的机会,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三山的荔子之美展现在读者眼前。开篇以“五马住闽山”引入,展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与荔子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在细节方面,诗中提到的“甘露”和“晓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也象征着丰收和希望。“甘露落来鸡子大”,形象生动,突显了荔子的肥美。而“晓风冻作水晶团”则是通过比喻手法,将荔子与水晶相提并论,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赞美。
后半部分的对比手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诗人将三山的荔子与西川的红锦和南海的绿罗相比较,强调了荔子的色泽与品质的独特之处,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特产的自豪感。
最后两句则回归现实,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自然变化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思考。这种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正是杨万里诗歌魅力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自然美的热爱,引人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果是什么?
A. 苹果
B. 荔枝
C. 桃子
D. 梨子
诗中“晓风冻作水晶团”中的“水晶团”比喻什么?
A. 荔子的美丽
B. 雪花
C. 冰块
D. 水果的大小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