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18
九日登凤凰台
落木惊高秋,旅食念行役。
含羞古祠花,青蕊未堪摘。
云山不着脚,佳节似可惜。
一啸百尺台,往趁凌风翮。
群山如玉玞,千古围故国。
孤城打寒潮,往事谁记忆。
玉树那得花,金莲去无迹。
兴亡更六朝,溅血几飞镝。
重瞳飞上天,毰毸避矰弋。
何年览德辉,古榜犹可识。
父老无由询,残碑少遗刻。
空馀吊古涕,自对斜阳滴。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让人感到惆怅,身在旅途的我思念那繁忙的生活。古老的祠堂中,花朵虽羞涩,但青蕊尚未成熟,无法采摘。山云缭绕,脚步无法踏实,佳节的时光似乎显得可惜。我在百尺高台上长啸,想追逐那凌风的翅膀。群山如同美玉般环绕着故国,孤城在寒潮中屹立,往日的记忆又有谁能回想?玉树何时能再现花朵,金莲的踪迹又不复存在。兴亡更替如同六朝,多少血泪溅洒在飞箭之中。飞鸟高翔,躲避着猎人的箭矢。何年才能再览德辉,古老的榜文依旧可见。父老乡亲无从询问,残破的碑文留少许遗刻。只剩下对古事的感慨,面对斜阳泪流不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感慨秋天的美丽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过往的惋惜。
《九日登凤凰台》是一首感情深沉且富有历史感的诗作。诗人在高台上眺望群山,感受到深秋的萧瑟与孤寂。开篇以“落木惊高秋”点明季节,展现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接着通过“旅食念行役”表现出身处旅途的惆怅与思念,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诗中“含羞古祠花,青蕊未堪摘”一句,所描绘的古祠与花朵,既是对往事的回忆,也暗含着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视野放大至整个历史的长河,提到“兴亡更六朝”,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循环与人世的无常。最后几句,诗人用“空馀吊古涕”表达了对历史的惋惜与无奈,斜阳下的泪滴不仅是对古事的怀念,更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悟。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孤寂到对历史的思考,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历史兴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人生短暂与历史沧桑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落木惊高秋”表现了什么?
A) 诗人的欢快
B) 诗人的惆怅
C) 诗人的愤怒
D) 诗人的无奈
“兴亡更六朝”中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汉朝
B) 唐朝
C) 六个南朝
D) 明朝
诗中提到的“孤城”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孤独与历史
C) 快乐
D) 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九日登凤凰台》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