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5:13
吟哦傲兀,仰晤岩月。
遇巘迎崖,银刓玉啮。
源鱼噞喁,岸雁臲卼。
卧玩我语,聱牙岌嶪。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行中仰望月亮的情景。诗人傲然吟唱,抬头便见岩石上的明月。山巅迎面而来,银色的月光如同刀刃一般闪烁。溪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动,岸边的雁群时而鸣叫。诗人卧在岩石旁,玩味着自己的言语,嘴唇轻声吟咏,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气魄,又有细腻派的情感,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苏轼游山玩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月光的赞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常常通过游历自然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
这首《山行见月四言》以简洁的四言形式展现了诗人仰望明月时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首句“吟哦傲兀,仰晤岩月”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高远的境界,诗人自信满满,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接下来的“遇巘迎崖,银刓玉啮”,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月光比作银色的刀刃,显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如“源鱼噞喁,岸雁臲卼”,让人感受到山水间的生机与活力,生动而细腻。最后两句“卧玩我语,聱牙岌嶪”则展示了诗人在享受自然与自我对话的宁静与乐趣,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的境界。
整首诗在意象的安排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思。无论是对月光的赞美,还是对山川的眷恋,都流露出诗人特有的洒脱与豁达,给予读者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情与对自我的反思,体现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的“银刓玉啮”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山石
B. 月光
C. 水流
D. 鱼群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人生的迷惘
C.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