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9:21
百千灯作一灯光,
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惜,
借君四大作禅床。
这首诗的意思是:成千上万的灯火合在一起,形成一束光明,这光明中蕴含着无数的精妙法理,因此我这个东坡的人不敢去珍惜这些光明,反而愿意借助于四大(指四大元素:地、水、火、风)来作为我的禅床。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清新洒脱,情感真挚,擅长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
这首诗是苏轼在与僧人佛印的交流中应景而作,表达了他对佛教智慧的钦佩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苏轼当时的处境以及与佛印的友谊有密切关系。
《戏答佛印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表面看来是对佛法的赞美,但更深层次的是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诗中以“百千灯作一灯光”开篇,构建出一种光明的意象,象征着无数智慧的汇聚,反映出佛法的丰富内涵。接着,诗人通过“尽是恒沙妙法王”来表达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似乎在说,真正的智慧是无处不在的,如同沙子般数量庞大。
而“东坡不敢惜”一句,则展现了苏轼的谦逊与自省,他并不因这些光明的智慧而感到骄傲,反倒是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四大作禅床”),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启迪。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苏轼对禅宗思想的认同,也反映了他在艰难处境中追求内心平和的智慧。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理,既有对佛教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深思,展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智慧与谦逊的关系,表达了苏轼对佛法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强调回归自然,以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百千灯作一灯光”意指:
A. 许多灯光合在一起
B. 只有一盏灯
C. 光明消失
D. 黑暗降临
“东坡不敢惜”中的“东坡”指的是:
A. 一座山
B. 苏轼的号
C. 一个地方
D. 一位朋友
四大指的是:
A. 天、地、风、水
B. 火、水、土、风
C. 地、水、火、风
D. 天、地、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