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22:29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将军骑上白马,旗帜指向黄河。
箫声和鼓声震耳欲聋,山川河流都为之喧嚣。
武安的瓦片在风中飞舞,易水边却听不到寒冷的歌声。
铁骑如同雪山般雄伟,饮水时却是干涸的滹沱河。
扬起兵器去狩猎月亮的洞穴,战略转变朝向何方?
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的烽火相继点燃。
远方萧条无尽,五原的耕作却依然繁多。
一扫而清大漠,捉拿老虎安抚金戈。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李白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情与叙事,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发白马》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国家强盛、战争频繁的年代。诗中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及对边疆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思考。
《发白马》以将军骑白马开头,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战争图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喧嚣与平静生活的矛盾。开篇的“将军发白马”立即引人注目,象征着将军的威武与责任。接着“箫鼓聒川岳”则描绘了战争的声势,令人感受到战斗的紧迫感。诗中不仅有雄壮的气势,也有对边疆百姓的关怀。“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描绘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呼应了“包虎戢金戈”的安定愿望。
全诗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以及丰富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国家与民生的深切关怀。李白用他特有的豪放风格,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铁骑若雪山”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骑兵的强大;“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战争与和平的反差。
主题思想:
全诗以战争为背景,表现出李白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定的渴望。诗中展现的将军形象与边疆百姓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将军发白马”意为:
A. 将军骑上白马出征
B. 将军骑上黑马
C. 将军放弃出征
D. 将军在休息
“箫鼓聒川岳”的意思是:
A. 战争的乐器声震耳欲聋
B. 音乐声在山川之间回荡
C. 和平的乐器声
D. 无声的山川
诗中提到的“铁骑若雪山”主要表达了:
A. 骑兵的弱小
B. 骑兵的强大
C. 骑兵的疲惫
D. 骑兵的欢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