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2:53
作者: 孙桐生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之难何处无,险阻未有如江湖。
今之江湖与古殊,自古在昔皆坦途。
今人何巧古人愚,人网自密天网疏。
一关才过五十里,一税又设十里馀。
我行已过四十日,一日数处相盘纡。
关吏当关猛如虎,牙爪更有群儿徒。
截江一喝布帆落,搜查细及瓶与壶。
岂是讥诃诘奸宄,要弄狡狯穷锱铢。
取盈未盈行不得,欲行又惮追亡逋。
一网打尽复一网,入网那得珊瑚珠。
脂膏虽尽有皮骨,一一要向官家输。
取一取二那忍说,三四更在吏与胥。
吏胥虽富民何辜,鲜衣怒马称大夫,
饱侵官帑为私帑。
行路难,行路难,走路的艰难何处没有呢?
险阻没有比江湖更大的了。
如今的江湖与古时不同,自古以来都是坦途。
今人何以巧妙,古人却愚笨,人网密集而天网疏漏。
一关刚过五十里,又设立了一条税收十里多。
我行路已经四十天,一天中数次盘旋曲折。
关吏守关如猛虎,手下还有一群徒弟。
截江喝令,船帆落下,搜查细致到瓶子和壶。
这难道是为了指责奸诈,要把狡猾的行为穷追到底?
即使获得的还不够,行路也不能,想走又怕被追。
一张网打尽后再来一网,进入网中哪能得到珍珠?
脂膏虽尽却还有皮骨,所有的都得交给官府。
得一得二又何必说,三四更在吏与胥之间。
吏胥虽富,民众何罪?
穿着华丽,骑马骄傲,肆意侵吞公款为私利。
作者介绍: 孙桐生(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和对普通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现象严重,诗人通过对行路艰难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困境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行路难》以“行路”为主题,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行路的艰难。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江湖的差异,指出古人虽愚但路途坦荡,而今人虽巧,却面临重重阻碍,隐喻现代社会的复杂与险恶。诗人详细描绘了行路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关口的严厉、吏员的贪婪、税收的重负,无不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无助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此外,诗中对官吏的刻画,充满了对腐败现象的讽刺与批判,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主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揭示了行路的艰难以及官吏的贪婪,呼吁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反思与改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歌《行路难》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关吏当关猛如虎”是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态度是?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