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6:24
一洞悬危磴,数峰深翠微。
山涵春气静,泉养石根肥。
幽草自颜色,白云无是非。
高僧忘对客,坐补水田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悬空的洞穴和周围深翠的山峰。山中春天的气息静谧而悠然,泉水滋养着石头的根部,使其肥沃。幽静的草丛自然散发出色彩,白云在空中漂浮,没有是非之分。高僧忘记了与客人交谈,安静地坐着,衣衫补丁,似乎在耕作水田。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高僧的宁静生活,反映了道教和禅宗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平静。
郭式昌,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本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清晨,诗人游览白云洞,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高僧的淡泊生活,因而生发出这首诗,表达对高僧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白云洞》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诗中的“悬危磴”与“数峰深翠微”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高耸而险峻的自然环境,后者则是柔和而深邃的山色,二者相映成趣。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的险阻与美好。
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的春气与泉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山涵春气静,泉养石根肥”,这句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又展示了泉水滋养大地的生机,体现了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繁荣。诗中的“幽草自颜色”则让人感受到那种自然生长的活力,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在于自然本身,而不是人为的修饰。
最后,诗人以“一高僧忘对客,坐补水田衣”结束,表现了高僧的淡泊与超然,仿佛在告诫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比追逐名利更为重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思考,让人读后倍感宁静与舒畅。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僧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和高僧的超脱,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和谐关系。
诗中“数峰深翠微”是指什么?
A. 高山的气候
B. 青翠的山峰
C. 悬崖的险峻
“高僧忘对客”中的“忘”是什么意思?
A. 忘记
B. 轻视
C. 记得
诗中提到的“幽草”是指什么?
A. 幽静的草丛
B. 无名的草
C. 颜色鲜艳的草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描绘自然时所表达的情感与风格的异同,同时也能更深入理解郭式昌的《白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