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白云洞

《白云洞》

时间: 2025-05-07 18:16:24

诗句

一洞悬危磴,数峰深翠微。

山涵春气静,泉养石根肥。

幽草自颜色,白云无是非。

高僧忘对客,坐补水田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6:24

原文展示:

一洞悬危磴,数峰深翠微。
山涵春气静,泉养石根肥。
幽草自颜色,白云无是非。
高僧忘对客,坐补水田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悬空的洞穴和周围深翠的山峰。山中春天的气息静谧而悠然,泉水滋养着石头的根部,使其肥沃。幽静的草丛自然散发出色彩,白云在空中漂浮,没有是非之分。高僧忘记了与客人交谈,安静地坐着,衣衫补丁,似乎在耕作水田。

注释:

  • 危磴:悬空的台阶,形容洞穴的险峻。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 :包容、包含的意思。
  • 气静:气氛宁静。
  • :滋养,培育。
  • 石根肥:形容石缝中生长的植物茁壮。
  • 幽草:幽静的草丛。
  • 无是非:没有纷争,是非不分,体现一种宁静。
  • 高僧:指修行的僧人。
  • :修补,缝补衣物。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高僧的宁静生活,反映了道教和禅宗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平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式昌,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清晨,诗人游览白云洞,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高僧的淡泊生活,因而生发出这首诗,表达对高僧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白云洞》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诗中的“悬危磴”与“数峰深翠微”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高耸而险峻的自然环境,后者则是柔和而深邃的山色,二者相映成趣。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的险阻与美好。

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的春气与泉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山涵春气静,泉养石根肥”,这句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又展示了泉水滋养大地的生机,体现了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繁荣。诗中的“幽草自颜色”则让人感受到那种自然生长的活力,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在于自然本身,而不是人为的修饰。

最后,诗人以“一高僧忘对客,坐补水田衣”结束,表现了高僧的淡泊与超然,仿佛在告诫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比追逐名利更为重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思考,让人读后倍感宁静与舒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洞悬危磴:描绘洞穴悬挂在险峻的山崖上,给人一种高耸的感觉。
  2. 数峰深翠微:几座山峰郁郁葱葱,深藏在云雾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意境。
  3. 山涵春气静:山中充满春天的气息,环境宁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安宁。
  4. 泉养石根肥:泉水滋养着石根,寓意着自然的滋润和生命的繁茂。
  5. 幽草自颜色:幽静的草丛自然地展现出自己的颜色,象征着自然的真实与纯粹。
  6. 白云无是非:白云在空中漂浮,没有纷争与是非,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7. 高僧忘对客:高僧忘记了与客人交谈,表现出他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8. 坐补水田衣:高僧衣衫补丁,似乎在耕作,象征着简单生活与自然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涵春气静,泉养石根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如“幽草自颜色”,将草的色彩与自然的生长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
  • 拟人:如“白云无是非”,赋予白云以人性,使其具有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僧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和高僧的超脱,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云:象征宁静、自由与超然。
  2.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滋养。
  3. 高僧:象征智慧、淡泊与内心的宁静。
  4. 春气:象征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数峰深翠微”是指什么? A. 高山的气候
    B. 青翠的山峰
    C. 悬崖的险峻

  2. “高僧忘对客”中的“忘”是什么意思? A. 忘记
    B. 轻视
    C. 记得

  3. 诗中提到的“幽草”是指什么? A. 幽静的草丛
    B. 无名的草
    C. 颜色鲜艳的草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二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山水的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格上更加细腻。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二员外》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自然的生机,情感上更加鲜明。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描绘自然时所表达的情感与风格的异同,同时也能更深入理解郭式昌的《白云洞》。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精选》
  2. 《山水诗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步出城东门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送赞律师归嵩山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相送 南阳送客 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焚山烈泽 乘疑可间 询查 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整次 不言不语 见字旁的字 歡惊 苦雨凄风 隶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夫己氏 退开头的成语 如丘而止 以耳为目 包含颈的成语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