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截竿入城

《截竿入城》

时间: 2025-05-06 18:01:56

诗句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1:56

诗词名称: 截竿入城

作者: 邯郸淳 撰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
曰吾非圣人,
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白话文翻译:

在鲁国,有人想要用长竿子进入城门,
他先是竖着竿子,进不去;
接着横着竿子,还是进不去。
他想了半天也没办法。
这时来了一个老父亲,
他说:“我不是圣人,但见过许多事情!
为何不把竿子锯断中间,然后再进呢?”
于是他照着老父亲的办法,把竿子截断后顺利进城。

注释:

  • :持有,抓住。
  • 长竿:一种长的棍子或杆子。
  • 横执:横着握住。
  • 计无所出:没有办法,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 老父:年长的老人,通常指智慧的象征。
  • 非圣人:不是贤人或圣人,表示谦虚。
  • 锯中截:使用锯子在中间截断。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故事中的老父亲象征着智慧与经验,他的建议体现了实用和灵活的思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邯郸淳,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机智和幽默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更倾向于寻找实用的解决方案。

诗歌鉴赏:

《截竿入城》是一首简短却富有哲理的诗歌,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机智。诗中描绘了一个人试图将长竿子带入城门的场景,前两次尝试都失败了,直到老父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将竿子锯断。这不仅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象征着在生活中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方法来应对。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简洁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智慧的光芒,传达出一种“简单即是智慧”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讲述了鲁国有个人想用长竿进入城门。
    •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描述了他尝试竖着和横着进入,但都无法成功。
    • “计无所出”: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 “俄有老父至”:此时一个老父亲出现。
    • “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老父亲谦虚地说自己不是圣人,但见过很多事。
    •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建议。
    • “遂依而截之”:最后,这个人按照老父的建议去做,成功进城。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话和叙述的结合,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
    • 通过老父的出现,体现出“智者”的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解决问题时的灵活思维,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智慧,寻找简单有效的方法。

意象分析:

  • 长竿: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或困境。
  • 老父:代表智慧和经验,传达出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父”象征什么?

    • A. 年轻人
    • B. 智者
    • C. 武器
    • D. 书生
  2.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活的复杂性
    • B. 简单解决问题的智慧
    • C. 追求名利
    •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

  1. B. 智者
  2. B. 简单解决问题的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截竿入城》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思考方式。《截竿入城》强调解决问题的智慧,而《静夜思》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

相关查询

常州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 晓起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指南录后序 满江红·燕子楼中 南安军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除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扬袂 包含闯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整纷剔蠹 类结尾的成语 四平八稳 翻肠搅肚 匸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玄赜 厚德载福 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苦心焦思 川字旁的字 豚蹄 待诏公车 乐陶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