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35
寄茅山何道士
陆龟蒙 〔唐代〕
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
况是曾同宿,相违便隔年。
问颜知更少,听话想逾玄。
古箓文垂露,新金汞绝烟。
蜂供和饵蜜,人寄买溪钱。
紫燕长巢硐,青龟忽上莲。
箧藏征隐诏,囊佩摄生篇。
圃暖芝台秀,岩春乳管圆。
池栖子孙鹤,堂宿弟兄仙。
幸阅灵书次,心期赐一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士的怀念和对道教修炼的向往。作者一生都在追求修炼之道,虽然丹药的秘诀未能传授给他,但曾与道士同宿的经历让他倍感珍惜。时光荏苒,作者与道士之间的联系似乎变得遥远。他询问道士的近况,听闻的言语却让他觉得更为深奥。
诗中提到古代的典籍与新近的炼金术,象征着道教的传承与创新。作者描绘了自然中的美好景象,如燕子在洞中筑巢、龟在莲上爬行,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提及的灵书和隐诏,暗示了作者对道教经典和修行指导的渴求。
陆龟蒙(约公元740年-约公元805年),唐代诗人,擅长写道教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寄茅山何道士》是陆龟蒙在某个特定时刻对道士的怀念之作,反映了他对道教的向往和对修道生活的思考。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中充满了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寄茅山何道士》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的热烈向往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的开头“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表达了作者对修道生活的执着,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感,似乎修道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接下来的“况是曾同宿,相违便隔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尽管曾有过深厚的情谊,但现实的生活将他们隔开。诗中通过问颜与听话的描绘,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深奥道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紫燕长巢硐,青龟忽上莲”,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象征着理想的修道生活。此外,诗中提到的灵书与隐诏,既是对道教经典的尊重,也反映了诗人对修道者身份的认同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陆龟蒙对道教文化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时间流逝以及修道理想的深思,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围绕对道教修行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知识和灵性的追求,展现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
诗中提到的“玉舄”象征什么?
“古箓文垂露”中的“古箓”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龟忽上莲”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