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6:26
绝域经游少,重关启闭严。
官租兼菽粟,民业尽鱼盐。
海气朝成市,潮声夜入帘。
狼山渺何许,空翠远浮尖。
在这遥远的边境,来往的人少之又少,
重重的关隘,出入都显得非常严峻。
官府的租税包括了豆和谷物,
人们的生计全靠捕捞鱼和盐。
海上的气息早晨在市场上弥漫,
潮水的声响夜晚悄然传入窗帘。
狼山在何处呢?只见那空中的青翠,
远远地浮现出山尖的轮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鉴,明代诗人,生活在明朝中期,曾任职于地方官,热爱山水,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蕴含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至通州时,表达了他对边境地区人文风情的观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叹。在当时,通州是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经济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自然环境的挑战。
《至通州 其二》通过描绘通州的边境风貌和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这一地区的深刻印象。诗的开头通过“绝域经游少,重关启闭严”两句,描绘了边境地区的封闭和荒凉,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冷清的氛围。接着,“官租兼菽粟,民业尽鱼盐”两句,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计状况,暗示着经济的单一化和依赖自然资源的脆弱性。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尤其是“海气朝成市,潮声夜入帘”两句,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海洋与市场的关系,展现了经济活动的繁忙与活跃。最后一句“狼山渺何许,空翠远浮尖”则以山水的描写结束,留下了一种悠远的意境,仿佛在感叹在这个繁忙的地方,仍然有一片宁静的天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象丰富,既有对生活的现实观察,也有对自然美的深切领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边境地区人文和自然的深刻观察,表现了人们在自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关”指的是什么?
诗中“官租兼菽粟”意指什么?
“潮声夜入帘”描绘了什么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