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2:31
城东二十里,寺有古石城。
过尽绿桑野,还依流水行。
水穷山亦合,老木一区平。
藓留虎豹迹,岩多猿狖鸣。
楼殿横涧阴,像塑铅黄剥。
庭中有高花,碧叶抱丹渥。
不知何岁年,舂容镇柔濯。
山僧亦庞眉,发语颇真朴。
却读罗泰碑,始知征战场。
赤谷纳箭血,夜鬼嗥冷创。
云雾第黯黪,英雄今则亡。
谁建大法宇,救援弘津梁。
每来即忘还,览古恣吟眺。
沿崖采菖蒲,兴发辄长啸。
偶随辟书起,末路遂难料。
十年未能归,应为山僧诮。
在城东二十里处,有座古老的石城寺。
我走过青翠的桑树林,依然沿着流水而行。
水流尽头与山相接,老树交错成平地。
青苔留有虎豹的足迹,岩石上时常传来猿猴的鸣叫。
楼阁在溪涧的阴影下,像是剥去铅黄的雕塑。
庭院中开着高高的花朵,碧绿的叶子环抱着红色的花瓣。
我不知道这是何年的盛景,仿佛是往日的柔和洗涤。
山中的僧人眉毛粗大,言语朴实而真诚。
我读到罗泰碑文,才明白那是征战的场所。
赤谷曾经流下箭血,夜晚如鬼哭般凄凉。
云雾浓重而阴暗,英雄们如今已去。
谁建造了这座大法寺,拯救弘津的桥梁?
每次来这里我都忘却归路,尽情观赏古迹,放声吟唱。
沿着山崖采集菖蒲,兴致所至便高歌长啸。
偶尔翻开书卷,人生的末路难以预料。
十年未能归家,或许是被山僧所嘲笑。
作者介绍:郭祥正,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以其真诚质朴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郭祥正对当涂石城寺的游览之际,抒发了他对历史的怀念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怀当涂石城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交融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石城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苍凉的氛围。开篇以“城东二十里”设定了空间,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场景。随着诗的展开,作者不仅描绘了山水的美景,也通过“水穷山亦合”的意象,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在细节描写中,诗人用“藓留虎豹迹”和“岩多猿狖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野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对于历史的思考则通过“山僧亦庞眉,发语颇真朴”表现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尤其是“赤谷纳箭血,夜鬼嗥冷创”一句,传达出战争的悲惨和历史的沉重,使得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嵌入了沉思的厚度。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努力在自然的宁静中寻找内心的安宁。诗的结尾“十年未能归,应为山僧诮”更是将诗人对故乡、对人生的思考凝聚,充满了哲理与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当涂石城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融合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赤谷”指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