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49
慧林中禅师真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廓然豁尔,师不自知。
工何能写,晬然衎尔。
工以为真,师不谓之假。
金然玉尔,物自宾之。
木然石尔,孰能亲之。
维丹青不能新之,其孰能陈之。
这首诗表达了对慧林禅师的赞颂。作者认为,禅师的境界开阔而明亮,他自己却不自觉。工匠又怎能描绘出这样真实的境界呢?工匠以为所作的是真实的,禅师却并不认为这是假的。金子和玉石,自然会有人来接纳;然而木头和石头,又有谁能亲近呢?即使是画师的技艺也无法再现这样的境界,谁又能将其陈列出来呢?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重要朋友,与其共同开创了“山谷派”诗风,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等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慧林中禅师真赞》创作于黄庭坚晚年,他在此诗中通过对慧林禅师的赞颂,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认同与追求。禅宗强调自我领悟与内心的真实,黄庭坚通过对比工匠与禅师的境界,探讨了艺术与真实之间的关系。
《慧林中禅师真赞》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透过对慧林禅师的描绘,黄庭坚深入探讨了人类对艺术与真理的追求。诗的开头,"廓然豁尔,师不自知",表现出禅师的境界开阔明亮,而他自己却对此毫不在意,这种超然的态度正是禅宗的核心理念之一。随后的“工何能写,晬然衎尔”,则是对工匠艺术的质疑,暗示了真实的境界是无法通过技艺所描绘的。
诗中“金然玉尔,物自宾之”,提到了金玉的光辉,象征着那些被众人接受和喜爱的事物;而“木然石尔,孰能亲之”则反映了某些事物的冷漠和距离感,强调在艺术与真实之间的差异。最后,"维丹青不能新之,其孰能陈之"一句,质疑了艺术的局限,强调真正的境界无法被再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禅宗深刻的领悟与独特的艺术见解,体现了对内心真实的追求与对外在艺术的质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廓然豁尔,师不自知。
表示禅师的境界开阔而明亮,他自己却对此毫不在意,体现了禅师的淡泊与超然。
工何能写,晬然衎尔。
工匠又怎能描绘出如此真实的境界,暗示技艺的局限性。
工以为真,师不谓之假。
工匠以为自己所作是真实的,禅师却并不认为这是假的,这反映了对真实与幻象的思考。
金然玉尔,物自宾之。
金玉的光辉自然吸引人,象征被众人接受的事物。
木然石尔,孰能亲之。
木头与石头的冷漠,暗示某些事物的不可接近。
维丹青不能新之,其孰能陈之。
即使是画师也无法再现这样的境界,强调了艺术的局限性。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真实与幻象、艺术与境界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内心真实的追求,同时质疑艺术的表现力和真实的不可再现性,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禅师的境界,也反映了人们对真实的追求与艺术的局限。
该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工”指的是谁?
“廓然豁尔”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