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20:23
短衫厌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绮裘。
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
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
且倒余樽尽今夕,睡蛇已死不须钩。
我穿着短衫,厌倦了秋天的寒气,所以换上了仙人所穿的紫色绮裘。
我之所以有名,完全是因为酒,借此我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与忧愁。
诗歌没有固定的法则,您可以尽情地发挥,醉酒之后我将有一个真正的归宿。
今晚就把酒杯尽情倒满,睡去的蛇已经死去,不用再去钓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理想。
这首诗是在苏轼与友人王定国夜饮时创作的,表现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诗中充满了对秋天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与隐逸的生活追求。
这首诗融汇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对酒的深刻情感,展现出一种洒脱而又豁达的生活态度。开篇以“短衫厌手气横秋”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秋季寒冷的厌倦,继而提到换上仙人紫绮裘,象征一种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转向对酒的赞美,认为自己的名声是由酒所成,酒不仅是社交的媒介,也是解忧的良方。他提出“诗无定律”,体现了对自由创作的追求,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开放态度。最后的两句,诗人以一种轻松的语气,强调醉酒之后的无忧无虑,表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哲学,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乐观。
整首诗通过酒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在困境中寻找乐趣的生活哲学。
此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酒与生活的关系
C. 对友谊的赞美
“诗无定律君应将”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
B. 对自由创作的鼓励
C. 对诗人写作技巧的批评
“睡蛇已死不须钩”中的“蛇”象征什么?
A. 失去的机会
B. 不再追求的烦恼
C. 生活中的敌人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酒的热爱,但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强调畅饮的快感,而苏轼则在酒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乐趣。两者的风格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