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0:04
和田仲宣见赠
作者:苏轼 〔宋代〕
头白江南醉司马,
宽心时复唤殷兄。
寒潮不应淮无信,
客路相随月有情。
未许低头拜东野,
徒言共饮胜公荣。
好诗恶韵那容和,
刻烛应须便置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江南的饮酒之乐,虽然头发已白,但仍然醉心于司马迁的作品。与友人殷兄共饮时,心中宽慰,感叹寒潮袭来,淮水似乎无信。月色伴随客路,情感深厚。作者不愿低头向东野(指东晋的名士陶渊明)致敬,认为与友共饮的快乐胜过那些名声。好诗与恶韵之间,何必相容?在烛光下,酒杯应当早早准备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和仲,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情感真挚,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与友人相聚之际,借饮酒抒发胸中情怀,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名士生活的看法。
《和田仲宣见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殷兄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名士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作者以“头白江南醉司马”引入,既展示了作者的年长与对文学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在岁月沉淀下的智慧与豁达。接着,诗人提到“寒潮不应淮无信”,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冷暖。在这里,淮水的清澈与友情的真挚形成对照,似乎在表达对友谊的不舍。
苏轼在诗中不愿低头拜东野,显示出他对传统名士的叛逆,认为与友人共饮的快乐更具意义。最后两句,“好诗恶韵那容和”,则是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诗人强调了对美的坚持,强调了创作应当是自由的、真实的。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邃,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真挚情谊的珍视,体现了他独特的个性与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名士生活的反叛。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情感,彰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野”指的是谁?
诗中“客路相随月有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对名士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