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竹枝词 其四

《竹枝词 其四》

时间: 2025-05-04 00:05:30

诗句

遍地连蔓瓜色新,啖瓜休问种瓜人。

道傍纵有高轩过,遮莫柴门野草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5:30

原文展示:

遍地连蔓瓜色新,
啖瓜休问种瓜人。
道傍纵有高轩过,
遮莫柴门野草茵。

白话文翻译:

满地的藤蔓瓜果颜色鲜艳,
吃瓜的时候可别去询问种瓜的人。
即使路边有高大的楼阁经过,
也要小心柴门前铺满了野草。

注释:

  • 遍地:到处都是,形容广泛分布。
  • 连蔓:指蔓延的藤蔓,形容生长得茂盛。
  • :吃的意思。
  • 休问:不要询问。
  • 高轩:指高大的楼阁。
  • 遮莫:不要(如“切莫”)。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通常出现在农村。
  • 野草茵:指长满野草的地方,茵为草地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从“道傍高轩”和“柴门”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环境是乡村与城市交融的状态,体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壮,明代诗人,字孟英,号子壮。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田园诗闻名,风格自然清新,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竹枝词》系列是陈子壮借用民间歌谣形式创作的诗歌,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关注。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渐繁荣,诗人通过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的生机。

诗歌鉴赏:

《竹枝词 其四》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美丽与宁静。开篇“遍地连蔓瓜色新”,将画面描绘得鲜活而生动,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的生机。接着“啖瓜休问种瓜人”,诗人用一种诙谐的语气告诉我们,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何必去探究那些繁琐的事情,突出了一种随性与洒脱的生活态度。后两句则转向对环境的描绘,“道傍纵有高轩过”暗示了现代与乡村的交融,而“遮莫柴门野草茵”则提醒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乡村的质朴与自然。这首诗整体上流露出一种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简单中见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遍地连蔓瓜色新:描绘了地上蔓延的瓜藤,色泽鲜艳,展现出丰收的景象。
  2. 啖瓜休问种瓜人:吃瓜时无需去询问种瓜的人,表达了对生活的随意态度。
  3. 道傍纵有高轩过:即使路边有高楼大厦经过,暗示了城市化的影响。
  4. 遮莫柴门野草茵:警惕人们不要忽视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丰收的瓜果比作美好生活的象征。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平衡和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啖瓜休问”赋予瓜一种人性,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乡村的自然美与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反思,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瓜藤:象征丰收和生活的希望。
  • 柴门:代表着乡村的传统与质朴。
  • 高轩:象征城市的繁华与现代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啖瓜休问”的意思是: A. 吃瓜要问人
    B. 吃瓜不必询问种瓜人
    C. 吃瓜要小心

  2. “遍地连蔓”中的“连蔓”指的是: A. 瓜的颜色
    B. 蔓延的藤蔓
    C. 乡村的草地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赞美城市生活
    B.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 对瓜的种植方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 其一》:同样以竹枝词形式表现乡村生活的诗。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陈子壮的《竹枝词 其四》都描绘了自然与生活,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而陈子壮则更侧重于宁静的乡村生活,两者展示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田园诗研究》

相关查询

刘牧殿丞通判建州 依韵和武平九月十五日夜北楼望太湖 杂诗绝句十七首 次韵和端式见赠 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 闻西山虎 黄国博遗银鱼乾二百枚 朝天行 送吴正仲婺倅归梅溪待阙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二西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胎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宽宏大度 就吏 交通壕 音容 风字旁的字 功过是非 踏绳 顾虑重重 八字旁的字 囊萤照雪 习静 秃宝盖的字 明争暗斗 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