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52:09
猛虎畏白日,孤客莫夜行。
彼以不暴众,此何独忘生。
饥必见人食,不食且无名。
麋鹿能远遁,安得逢怒狞。
由人不由常,役役官有程。
猛虎畏惧白天的阳光,孤独的旅客不敢在夜晚行走。
猛虎因为不对群体施暴而存活,难道人类就如此忘记自己的生命?
饥饿时必然见到人类的食物,不吃东西就没有名声。
麋鹿能够远远逃跑,怎么可能遭遇怒虎的攻击?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的行为而非自然规律,官员们也有自己的职责。
此诗通过老虎的隐喻,探讨了人类在生存与伦理间的挣扎。诗中提到的“猛虎”不对众生施暴,而是隐藏于白昼,这暗示了某种生存智慧和对生命的珍视。
梅尧臣,字圣俞,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于诗歌、词赋及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社会与人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面对凶猛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时,个体的脆弱与无奈。
《闻西山虎》是一首反映生存哲学的诗,诗中通过老虎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人类自身处境的思考。开头两句,猛虎畏惧白日,孤客不敢夜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虎作为自然界的强者,竟然惧怕光明,而人类在夜晚出行则显得脆弱无助。这种反转的形象,揭示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生存的艰难。
接下来的几句更是深入探讨了生存的意义。诗人用“饥必见人食”来说明在困境中生存的本能,而“麋鹿能远遁”则强调了逃避危险的智慧。诗中提到“由人不由常”,揭示了人类行为对命运的影响,表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人的选择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整首诗通过老虎这一意象,引发了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折射出宋代社会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如“猛虎”象征强者)、对比(光明与黑暗的对比)、拟人(赋予老虎人类的情感与行为),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以及在生存中如何做出选择,强调了生命的珍贵与生存的智慧。
诗中“猛虎畏白日”所表达的意思是:
a) 老虎在白天很强大
b) 老虎害怕光明
c) 白天是捕猎的最佳时机
“孤客莫夜行”意指:
a) 孤独的人不应在夜晚旅行
b) 夜晚是最安全的时刻
c) 旅行者应当勇敢面对夜晚
诗中提到的“由人不由常”强调:
a) 自然法则比人类行为更重要
b) 人的选择对命运有决定性影响
c) 社会制度的影响大于个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