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0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07:52
寿楼春 其一
招西楼秋魂。正沧波雁瘦,故苑鸦昏。
早是愁填碧夜,梦销青春。
归伴我,牛衣人。洗布裙。
河边天孙。但补屋萝疏,渡江桃远,锦瑟易生尘。
吴王国,空斜曛。让渔樵野局,沙际开尊。
十里江村暑退,豆花遮门。
看万鸭,如归军。带绿萍。
来栖篱根。拚买醉山塘,斜阳一痕。
红上巾。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诗人站在西楼上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看到雁群瘦弱,鸦雀在故园昏暗的天空中飞翔。夜色渐浓,愁绪弥漫,青春的梦境也随之消散。诗人希望能有个伴侣,一起渡过这段寂寞时光,尤其是穿着洗净的布裙,在河边感受天边的云彩。即使房屋的藤萝稀疏,江边的桃花依旧遥远,锦瑟也易生尘埃。吴王的国度如今已空,夕阳斜照下,渔夫和樵夫的生涯随意交织,沙滩边的酒杯轻轻开启。十里江村的暑气渐退,豆花遮住了门口。看那万只鸭子,仿佛像归来的军队,带着绿萍在篱笆根旁栖息。诗人决心在山塘买醉,斜阳洒下了一道痕迹,红色的巾帕映衬着这一切。
易顺鼎(1643-1715),字惟良,号惟德,清代诗人,生于福建,早逝于浙江。他的诗作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关注。
《寿楼春 其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之际。作者在此诗中反映的是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感伤,同时也传达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西楼为起点,描绘了一个富有秋意的场景。诗人在这里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他的内心感受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开头的“招西楼秋魂”便让人感受到一股秋天的冷意,伴随着孤雁的飞翔,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怀。接着,诗人用“愁填碧夜,梦销青春”来表达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对牛衣人的描绘则让人联想到平凡生活中的温情与宁静。
诗中意象层次丰富,诸如“河边天孙”、“锦瑟易生尘”等,都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每一个意象都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诗人内心感受的具体化。尤其是“十里江村暑退,豆花遮门”,展现了一种恬淡的乡村生活景象,使人倍感亲切。
最后,诗人用“拚买醉山塘,斜阳一痕”来结束,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似乎是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一丝宁静,放下过往的忧愁,尽情享受当下的生活。
整首诗展现了一种对秋天的感怀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鸣。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招西楼秋魂”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思乡
B. 喜悦
C. 忧伤
D. 愤怒
“万鸭,如归军”中的“军”指的是什么?
A. 士兵
B. 鸭子
C. 渔夫
D. 农民
诗中提到的“牛衣人”象征什么?
A. 富人
B. 普通农民
C. 学者
D. 商人
答案
比较作品:
《登高》 - 杜甫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但易顺鼎的《寿楼春》更为柔和细腻,而杜甫的《登高》则更显壮阔与悲壮,反映了诗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