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番行杂咏 其三

《番行杂咏 其三》

时间: 2025-05-03 21:53:24

诗句

羊岭鹅溪古战场,黄头九百赭碉房。

正嘉剿抚均无策,漳腊何曾是大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3:24

原文展示:

羊岭鹅溪古战场,黄头九百赭碉房。
正嘉剿抚均无策,漳腊何曾是大荒。

白话文翻译:

羊岭和鹅溪是古老的战场,那里有九百个黄头的赭色碉堡。
如今的嘉庆年间,剿匪和安抚皆无良策,漳腊之地何曾是大荒?

注释:

字词注释:

  • 羊岭:地名,古时战场。
  • 鹅溪:同样是地名,指战场附近的溪流。
  • 黄头:可能指的是当地土著或战士的头饰颜色。
  • 赭碉房:用赭色石头建造的碉堡。
  • 正嘉:嘉庆年间(1796-1820)。
  • 剿抚:剿灭和安抚的政策。
  • 漳腊:指漳州和腊山一带,古称大荒。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到的“战场”背景,可能与清代的地方治理与战乱有关,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殿图是清代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描绘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政治与战争的困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嘉庆年间,正值清朝对地方治理与剿匪斗争的复杂局面,诗人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思考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描绘了古战场的遗址,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开头通过“羊岭”和“鹅溪”这两个地名,立即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战斗场面,紧接着的“九百赭碉房”则强调了战斗的规模和激烈程度。诗中“正嘉剿抚均无策”一句,揭示了当时政府对地方治安问题的无能为力,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状。“漳腊何曾是大荒”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过去的繁荣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既有对古战场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种对比,李殿图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迷惘,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羊岭鹅溪古战场:开篇点明地点,暗示历史的战斗与冲突。
  2. 黄头九百赭碉房:描绘战场的景象,黄头的士兵和赭色的碉堡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3. 正嘉剿抚均无策:表达对当时政策的无奈,剿匪与安抚的措施都未能奏效。
  4. 漳腊何曾是大荒:反问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过去的繁荣与现状的荒凉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古战场象征社会的动乱与历史的沉重,隐喻现实的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战场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历史的延续与社会的动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战场:象征着历史的冲突与牺牲。
  • 赭碉房:象征着战争的痕迹与人类的困境。
  • 大荒: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头”在诗中指代什么? A. 战场
    B. 士兵
    C. 政策
    D.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剿抚”是什么意思? A. 战斗
    B. 剿灭与安抚
    C. 诗歌
    D. 地名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无奈与思考
    C. 激励
    D. 幽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王昌龄的《出塞》

诗词对比: 李殿图的《番行杂咏 其三》与杜甫的《兵车行》都关注战争的影响与社会的动荡,但李殿图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批判,而杜甫则倾向于对战争的直接描绘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殿图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诗人的背景和作品的深层含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崔尚书挽词 游洞庭湖湘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南中别王陵成崇 徐高御挽歌 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时乐鸟篇 东都酺宴四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夫桡椎 高下在手 佚特 秉笔直书 张纲埋轮 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仙才鬼才 幾字旁的字 内书 哈里发 效仿 白雪皑皑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