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四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四》

时间: 2025-05-02 12:28:37

诗句

惯见升平春复秋,分明往事昔年游。

西林桥外青山色,几度夕阳人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37

原文展示: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四
作者: 马臻 〔元代〕

惯见升平春复秋,分明往事昔年游。
西林桥外青山色,几度夕阳人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伤。诗人常常见到春天的繁荣和秋天的宁静,清楚地记得过去的游玩经历。在西林桥外,青山的色彩依旧,而夕阳几次西沉,自己却已白了头发。


注释:

  • 惯见:习惯于看到。
  • 升平:指安定繁荣的景象。
  • 分明:清楚地,明显地。
  • 昔年:往年,过去的年份。
  • 西林桥:西湖的一座桥,风景优美。
  • 夕阳:指日落时的太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白头:形容年老,生命的终结。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历代文人墨客均有吟咏。
  • 春复秋:象征着四季的变换,暗喻人生的循环和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臻,元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日,诗人游历西湖,感受到春天的繁华与秋天的宁静,抒发对往昔游玩的怀念,同时也感叹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四》是一首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和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西湖游玩,看到繁华的景象,心中不由地涌起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在“惯见升平春复秋”中,诗人用“惯见”一词表明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接受,生活的安定与繁荣在他眼中已成常态,而这又引发了他对过去游历的深刻思考。

“几度夕阳人白头”一句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终点,诗人用“几度”来表达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西林桥外的青山色彩,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与人世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又渗透了人与自然、时间流逝之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惯见升平春复秋:诗人习惯于看到春天的繁荣和秋天的宁静,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接受。
    • 分明往事昔年游:清晰地回忆起往年的游玩经历,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西林桥外青山色:描绘西湖西林桥外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宁静美好。
    • 几度夕阳人白头: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夕阳几度,自己却已年老。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白头象征生命的无常。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春日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青山:代表着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轮回。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终结。
  • 白头:表达了对年老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西林桥”位于哪个著名的景点? A. 黄山
    B. 西湖
    C. 泰山

  2. “几度夕阳人白头”中“白头”指的是什么? A. 头发变白
    B. 年轻
    C. 春天

  3.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
    B. 往事游玩
    C. 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词对比

  • 马臻 vs. 苏轼: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马臻更注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苏轼则多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的诗与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有捷上人 青玉案 横塘路 方明古免丧西上山阴贺铸方回以诗送行非敢赠 小重山 连理枝 摊破木兰花(二之二) 醉琼枝/定风波 千叶莲(同前)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十二)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之四登飞鸿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移情遣意 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阴间 萧然四壁 臭结尾的成语 冰消云散 牛字旁的字 功高不赏 爿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神奸巨蠹 四点底的字 风流跌宕 凝浄 下细 旧姓 包含鸟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