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散药过东湖戏作绝句寄陈巨中

《散药过东湖戏作绝句寄陈巨中》

时间: 2025-05-07 17:38:17

诗句

谁为苍生起病癯,参军药裹欲何如。

湖东道义为针石,不用先生肘后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38:17

散药过东湖戏作绝句寄陈巨中

原文展示:

谁为苍生起病癯,参军药裹欲何如。
湖东道义为针石,不用先生肘后书。


白话文翻译:

谁为世人治疗疾病和瘦弱的身体,像参军一样包裹药品又能如何呢?
湖东的道义如同针石一般坚固,不必再借用先生的后书来说明。


注释:

  • 苍生:指普通百姓,强调诗人对民生的关注。
  • 起病癯:起病意指引发疾病,癯表示瘦弱,整体表达出对民众健康的关心。
  • 参军:指军人,可能暗指为国服务。
  • 药裹:指包裹药品,意味着施救的无奈。
  • 湖东:指东湖,可能是指一个地方,象征着道义的坚固。
  • 针石:比喻坚固的事物,这里用来形容道义的坚定。
  • 肘后书:指信件或文书,表示需要依靠的东西。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典故引用,但表达了对社会道义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对朋友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989年-1044年),字子华,号少山,宋代诗人,因其才华而受到当时文人的尊重。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背景下,诗人以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对苍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道义的坚持。


诗歌鉴赏:

毛滂在《散药过东湖戏作绝句寄陈巨中》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诗的开头“谁为苍生起病癯”直接点出民众的疾苦,作者将自己的视角放在了普通百姓的身上,表现出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强烈意识。接下来的“参军药裹欲何如”,以军人的形象映射出对抗疾病的无奈,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控诉,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湖东道义为针石”一句进一步引发思考,诗人以“针石”来形容道义的坚固,显示出他对道义的坚定信仰。诗的最后一句“不用先生肘后书”则表达了对朋友的信任与对道义的坚守,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寓意,成功传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间疾苦的同情以及对道义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为苍生起病癯”:探讨谁来关心和解决民众的苦难,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切。
  • “参军药裹欲何如”:提及军事和药物,反映出治病救人的艰难。
  • “湖东道义为针石”:强调道义的坚定和不可动摇,湖东成为道义的象征。
  • “不用先生肘后书”:表明信任,强调道义无需文书的证明。

修辞手法:

  • 比喻:“针石”比喻坚固的道义,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道德标准的坚定信念。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苍生疾苦的关注,表现了作者对道义的坚守与信任,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生:象征普通百姓,代表社会底层的疾苦。
  • 道义:象征正义与良知,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
  • 药裹:象征医治与关怀,反映出对民众健康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生”指的是: A. 皇族
    B. 普通百姓
    C. 官员
    D. 学者

  2. 诗中“湖东道义为针石”意味着: A. 道义不坚固
    B. 道义坚固如石
    C. 书信重要
    D. 军事无用

  3. “肘后书”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借书
    C. 医书
    D. 诗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关心社会民生,但毛滂更关注道义的坚守,杜甫则更多表现出个人的无奈与悲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毛滂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定风波 扬州慢 忆王孙 金缕曲 八声甘州 满江红 鹧鸪天 少年游 鹧鸪天 如梦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结尾的成语 屮字旁的字 煞费心机 幺字旁的字 宿尚 济贫拔苦 焚香列鼎 例行公事 镸字旁的字 包含阙的词语有哪些 重峦叠巘 鬥字旁的字 孟陬 成癖 言行一致 逸闻趣事 飠字旁的字 包含拜的词语有哪些 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