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入石颐寺

《入石颐寺》

时间: 2025-05-06 02:05:10

诗句

去年倚策忆春残,芳草重寻翠屈盘。

苔磴渐高天咫尺,岩花未老露蒙蒙。

鸣禽时托朝霞暖,烟涧犹分夜雨寒。

俯扑克众山皆迤,此心不尽四围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10

原文展示:

去年倚策忆春残,芳草重寻翠屈盘。
苔磴渐高天咫尺,岩花未老露蒙蒙。
鸣禽时托朝霞暖,烟涧犹分夜雨寒。
俯扑克众山皆迤,此心不尽四围宽。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依靠栏杆回忆春天的残影,
芳草又重新寻觅那翠绿的盘曲。
苔藓和石阶渐渐升高,天也近在咫尺,
岩石上的花朵尚未凋谢,露水蒙蒙。
鸣叫的鸟儿时常在晨霞温暖的照耀下停留,
烟雾缭绕的山涧依然分隔着夜雨的寒冷。
俯视四周,众山皆在延展,我的心却无法尽述这四周的宽广。

注释:

  • 倚策:依靠栏杆,策指的是杆或杖。
  • 芳草:指芳香的草,象征春天的生机。
  • 翠屈盘:翠绿的草盘曲而生,生动形象。
  • 苔磴:长满苔藓的石阶。
  •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 蒙蒙:形容雾气或露水细腻而轻薄。
  • 鸣禽:鸣叫的鸟儿。
  • 烟涧:烟雾缭绕的山涧。
  • 扑克:俯视,面朝下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约1050年-约1110年),字子明,号涧云,宋代著名词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毛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宋代词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毛滂游览石颐寺时,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怀念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宋代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愈加显著,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

诗歌鉴赏:

《入石颐寺》是毛滂的一首佳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开头两句“去年倚策忆春残,芳草重寻翠屈盘”中,诗人以“倚策”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仿佛在回忆往昔的春日,带有淡淡的惆怅。而“芳草重寻”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随后的“苔磴渐高天咫尺”,描绘了石阶的高耸与天空的亲密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接着“岩花未老露蒙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也传递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

后半部分的“鸣禽时托朝霞暖,烟涧犹分夜雨寒”,则通过对比展现出清晨的温暖与夜晚的寒冷,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多样性。最后一句“俯扑克众山皆迤,此心不尽四围宽”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展现出他对广袤自然的感悟,以及心灵的自由与开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令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倚策忆春残:去年我在此处依靠栏杆,回忆春天已逝的景象。
  2. 芳草重寻翠屈盘:再一次寻觅那青翠的草地,似乎风景依旧。
  3. 苔磴渐高天咫尺:苔藓覆盖的石阶逐渐升高,仿佛天也近在眼前。
  4. 岩花未老露蒙蒙:岩石上盛开的花朵尚在,露水轻轻沾染着。
  5. 鸣禽时托朝霞暖:鸟儿时而栖息在温暖的晨光中。
  6. 烟涧犹分夜雨寒:烟雾缭绕的山涧依旧带着夜雨的寒冷。
  7. 俯扑克众山皆迤:俯视四周,群山蜿蜒延展。
  8. 此心不尽四围宽:我的心情无法尽述这四围的宽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芳草重寻翠屈盘”,用草地比喻生机与希望。
  • 拟人:“鸣禽时托朝霞暖”,赋予鸟儿情感,增添生动感。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受,传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芳草: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纯真。
  • 苔磴:象征岁月的积淀与自然的静谧。
  • 鸣禽: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动态。
  • 烟涧:象征神秘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倚策”是什么意思?

    • A. 倚靠栏杆
    • B. 倚靠树木
    • C. 倚靠石头
    • D. 倚靠山峰
  2. “鸣禽时托朝霞暖”中“托”的意思是?

    • A. 托起
    • B. 依附
    • C. 传递
    • D. 归宿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怀念
    • B. 对秋天的思考
    • C. 对夏天的热爱
    • D. 对冬天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毛滂的《入石颐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怀念,而后者则强调秋天的宁静与孤独。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春帖子词 春帖子词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其一 和陶拟古九首 感旧诗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无题 申王画马图 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孔周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卤字旁的字 东走西撞 退磨 包含竦的词语有哪些 无形无影 歹字旁的字 铨柄 包含五的词语有哪些 楼阁台榭 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济世安人 透视图 金字旁的字 襧善 山字旁的字 息黥补劓 羹藜唅糗 包含造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