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10
去年倚策忆春残,芳草重寻翠屈盘。
苔磴渐高天咫尺,岩花未老露蒙蒙。
鸣禽时托朝霞暖,烟涧犹分夜雨寒。
俯扑克众山皆迤,此心不尽四围宽。
去年我依靠栏杆回忆春天的残影,
芳草又重新寻觅那翠绿的盘曲。
苔藓和石阶渐渐升高,天也近在咫尺,
岩石上的花朵尚未凋谢,露水蒙蒙。
鸣叫的鸟儿时常在晨霞温暖的照耀下停留,
烟雾缭绕的山涧依然分隔着夜雨的寒冷。
俯视四周,众山皆在延展,我的心却无法尽述这四周的宽广。
作者介绍:毛滂(约1050年-约1110年),字子明,号涧云,宋代著名词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毛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宋代词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毛滂游览石颐寺时,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怀念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宋代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愈加显著,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
《入石颐寺》是毛滂的一首佳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开头两句“去年倚策忆春残,芳草重寻翠屈盘”中,诗人以“倚策”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仿佛在回忆往昔的春日,带有淡淡的惆怅。而“芳草重寻”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随后的“苔磴渐高天咫尺”,描绘了石阶的高耸与天空的亲密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接着“岩花未老露蒙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也传递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
后半部分的“鸣禽时托朝霞暖,烟涧犹分夜雨寒”,则通过对比展现出清晨的温暖与夜晚的寒冷,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多样性。最后一句“俯扑克众山皆迤,此心不尽四围宽”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展现出他对广袤自然的感悟,以及心灵的自由与开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令人倍感亲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受,传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倚策”是什么意思?
“鸣禽时托朝霞暖”中“托”的意思是?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