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7:30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的颜色淡淡的白,柳树的颜色深深的青。柳絮飞舞的时候,花儿满城开放。惆怅地看着东栏上的一株梨花,人生中又有几次清明的时光呢?
“东栏”可以理解为东边的栏杆,常用来形容诗人或画家的情感寄托之处。古代文人常在栏杆上凭栏眺望,抒发情感。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春天,梨花盛开,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惆怅,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东栏梨花》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梨花的白与柳树的青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美丽。然而,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自我情感的抒发,尤其是“惆怅”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仿佛在呼唤着对美好的渴望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质问人生的清晰与明朗,似乎在表达对人生无常与难以把握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物,折射出深刻的哲理思考,使人忍不住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美丽景物,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东栏梨花》与杜甫的《春望》都是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苏轼的诗歌更显孤独与惆怅,而杜甫则在春天的美景中流露出对国事的忧虑与感慨。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却都通过春天的景色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