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04
仰看鸾鹄刺天飞,
富贵功名老不思。
病马已无千里志,
骚人长负一秋悲。
古来重九皆如此,
别后西湖付与谁。
遣子穷愁天有意,
吴中山水要清诗。
我仰头看见鸾鸟和天鹅在空中飞翔,
但我已经不再思念富贵和功名。
如今病马已经没有了千里奔腾的志向,
作为骚人我却常常感到一秋的悲伤。
自古以来,重阳节都是这样,
离别后西湖的美景又归给了谁呢?
我打算让我的儿子在困苦中感受天意,
因为吴中山水还需要清新的诗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诗词散文皆有极高成就。其作品风格豪放、洒脱,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该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漠。苏轼在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生活的困苦,使得他在此时更感秋日的悲凉与生命的无常。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通过重阳这个传统节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开篇描绘了高飞的鸾鹄,象征着理想与志向,但紧接着转入对功名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繁华背后的无奈和淡然。诗中“病马已无千里志”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衰老和失落的感慨,也似乎在自嘲。重阳节常常是团圆和欢庆的时刻,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孤独与惆怅,这种情感的对比,加深了诗的悲凉气氛。
而后两句提到“别后西湖付与谁”,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叹息。此处的西湖不仅是地理的标志,更是无数人心中诗意的寄托。最后,诗人以“遣子穷愁天有意”点出即使在艰难中也应把握生活的机会,让儿子去感受世界的真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富有层次感的情绪变化,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那种洒脱而又充满智慧的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高飞的鸟是:
A. 鹰
B. 鸾鹄
C. 燕子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节日是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对/错)
答案: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苏轼的《和晁同年九日见寄》更加侧重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与对人生苦难的感慨。苏轼的诗中有一种洒脱的境界,而杜甫则富含沉重的历史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