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12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寓形天宇间,出处会有役。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
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小本禅师的送别之情。大意是说:人身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出入之间总有责任与牵挂。心中清淡无欲,百年生命又能如何结束。山林之间的忧虑与世俗的荣华都是戏剧般的存在。我尚未归隐,师父却何必安于逸乐?王城中豪杰云集,纷纷议论着是非黑白。至于圣道的真谛,面对面的人又有谁能真正识得?师父来此又是为了什么,孤月高悬于空中的碧蓝之下。身如浮云,如何能被南北所限?离开山岫本无心,既然下雨了,归来也无妨。珠泉之约已久,不知何年才能再见到那瓶锡。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一生经历了政治的起伏,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与其个性密切相关。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由和随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小本禅师的敬重和别离之情。诗中蕴含了对人生和世事的哲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诗人在送别小本禅师时,表达了对人生、世俗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对天地、人生、责任、自由等主题的探讨,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的开头便以“寓形天宇间”引入,阐述了人的存在是多么渺小与无奈。接着,诗人将百年人生与无欲无求的境界相对比,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苏轼通过对山林和轩冕的对比,揭示了世俗权利的虚幻与个人内心的宁静。
后半部分,诗人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宇宙与自由的精神,提到“孤月挂空碧”,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的胸怀。最后以“珠泉有旧约”收尾,强调人与自然、人与过去的约定与联系,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话和反思的方式,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值得细细品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意义与自由,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世俗的反思,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真理的追求。
这些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传达出诗人对自由、宁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王城满豪杰”,这是指:
A. 农民
B. 文人
C. 高官显贵
D. 侠客
诗中的“孤月挂空碧”意指:
A. 人生的孤独
B. 月亮的美丽
C. 自然的宁静
D. 追求的过程
诗人通过“珠泉有旧约”表达了: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忧虑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师父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