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9:39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春天来到了南楼,积雪已经融尽,惊动了灯下花期的信使。小雨过后,寒意依然。倚靠在栏杆上,不要频繁地倚靠。远望去,烟水缭绕,几重叠加,哪里才是京城?黄昏的云彩遮住了视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京华”一词常用来形容京都的繁华,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 万俟咏,字士韬,号子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富有情感。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写于春天,表现了春回大地时的感受,但又夹杂着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南楼倚栏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却也无法忘却心中的孤独与惆怅。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之时,南楼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春到南楼雪尽”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雪的融化象征着寒冷的结束。而“惊动灯期花信”则引出诗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仿佛在期待着与某人的相会。小雨之后的寒气,渗透了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倚阑干”引发了诗人的沉思,诗人不愿频繁倚靠,似乎是在提醒自己要克制内心的思念与惆怅。“一望几重烟水”,则展现出远方的朦胧与遥不可及,诗人心中对京华的思念愈发强烈,隐隐透出对故乡的向往。
最后,“暮云遮”则是一个意象的升华,黄昏的云彩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无奈,无法看清前方的路,正如他对未来的无从把握。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心中的孤独,值得品味和珍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带来的希望与温暖,但又夹杂着对过往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到南楼雪尽”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倚阑干”这一动作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何处是京华”中“京华”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万俟咏的《昭君怨》更为细腻,情感更具内敛;而杜甫的《春望》则更为悲壮,体现出历史的沉重。两者在主题上都涉及春天的意象,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同体验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