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16
自随车马走城碝。路回沿。草芊绵。几处荒丘零落半为田。蝼蚁王侯真一例,惟蔓草,与荒烟。何如饮啄且随缘。野花前。夕阳边。冷炙残杯无日不陶然。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
我随着车马走在城外的道路上,路途曲折,草木茂盛。几处荒丘零落,半数已经变成了田地。无论是蝼蚁还是王侯,都是一样的道理,唯有蔓草和荒烟随风飘荡。何不在这自然中饮酒作乐,随遇而安呢?在野花盛开的地方,夕阳的余晖下,冷炙和残酒杯中无不洋溢着陶然自得的情绪。试问城里那些显赫的人物,大家都醉了,到底谁才是贤者呢?
俞樾(1821-1907),字豫山,号澹庐,晚号耕云,清代著名学者、诗人。他精通经史,兼擅诗文,主张“以古为鉴”,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真实与自然。
《江城子 其四 齐人书所见》写成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城外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对人情世态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描绘了随车马走在城外的情景,路途的曲折象征着人生的坎坷,而草木的茂盛则展现了生命的绚丽和自然的生机。诗人通过对比蝼蚁与王侯,揭示了无论地位高低,人人都要面对相同的命运,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
接着,诗人提到随缘的生活态度,倡导在自然中饮酒作乐,与世无争。夕阳下的野花和冷炙残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惬意与幸福,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最后一句“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揭示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质疑真正的智慧与价值所在。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倡导人们珍惜当下,随遇而安,关注内心的真实价值。
诗中提到的“蝼蚁”与“王侯”分别象征什么?
A. 地位高低
B. 生活的乐趣
C. 自然的美
D. 社会的差异
诗人希望人们如何面对生活?
A. 随遇而安
B. 追求名利
C. 努力奋斗
D. 忍耐苦难
“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权贵的赞美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人生的反思
D. 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