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城子 其四 齐人书所见

《江城子 其四 齐人书所见》

时间: 2025-05-02 10:36:16

诗句

自随车马走城碝。

路回沿。

草芊绵。

几处荒丘、零落半为田。

蝼蚁王侯真一例,惟蔓草,与荒烟。

何如饮啄且随缘。

野花前。

夕阳边。

冷炙残杯、无日不陶然。

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16

原文展示:

自随车马走城碝。路回沿。草芊绵。几处荒丘零落半为田。蝼蚁王侯真一例,惟蔓草,与荒烟。何如饮啄且随缘。野花前。夕阳边。冷炙残杯无日不陶然。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

白话文翻译:

我随着车马走在城外的道路上,路途曲折,草木茂盛。几处荒丘零落,半数已经变成了田地。无论是蝼蚁还是王侯,都是一样的道理,唯有蔓草和荒烟随风飘荡。何不在这自然中饮酒作乐,随遇而安呢?在野花盛开的地方,夕阳的余晖下,冷炙和残酒杯中无不洋溢着陶然自得的情绪。试问城里那些显赫的人物,大家都醉了,到底谁才是贤者呢?

注释:

  • 城碝:指城外的荒地或田野。
  • 草芊绵:形容草木茂盛,生机盎然。
  • 蝼蚁:指微小的昆虫,象征底层人民。
  • 王侯:指地位显赫的人,象征权贵。
  • 饮啄:指饮酒和啄食,象征生活的随意与自在。
  • 陶然:陶醉、愉悦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樾(1821-1907),字豫山,号澹庐,晚号耕云,清代著名学者、诗人。他精通经史,兼擅诗文,主张“以古为鉴”,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真实与自然。

创作背景:

《江城子 其四 齐人书所见》写成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城外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对人情世态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描绘了随车马走在城外的情景,路途的曲折象征着人生的坎坷,而草木的茂盛则展现了生命的绚丽和自然的生机。诗人通过对比蝼蚁与王侯,揭示了无论地位高低,人人都要面对相同的命运,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

接着,诗人提到随缘的生活态度,倡导在自然中饮酒作乐,与世无争。夕阳下的野花和冷炙残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惬意与幸福,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最后一句“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揭示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质疑真正的智慧与价值所在。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随车马走城碝:诗人以“自”字开头,强调个人的体验,描绘了城外的荒凉。
  • 路回沿。草芊绵。:路径的曲折,草木的繁茂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自然的美好。
  • 几处荒丘零落半为田:荒丘与田地的转变,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 蝼蚁王侯真一例:用蝼蚁和王侯作对比,揭示人类命运的共同性。
  • 惟蔓草,与荒烟:蔓草和荒烟随风飘荡,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 何如饮啄且随缘:提倡随性而活,享受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 野花前。夕阳边。:描绘出宁静的自然场景,衬托出诗人的闲适。
  • 冷炙残杯无日不陶然:冷炙与残杯象征生活中的一切,陶然自得的心境。
  • 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质疑权贵们的真正智慧,呼唤对内心价值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蝼蚁与王侯的对比,体现了人类的平等。
  • 比喻:用“冷炙残杯”比喻生活的享受和瞬息万变。
  • 排比:通过一系列描绘自然景象,增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倡导人们珍惜当下,随遇而安,关注内心的真实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碝:象征荒凉与人生的困境。
  • 草芊绵: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蝼蚁与王侯:象征社会的平等与命运的共同性。
  • 野花、夕阳:象征宁静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蝼蚁”与“王侯”分别象征什么? A. 地位高低
    B. 生活的乐趣
    C. 自然的美
    D. 社会的差异

  2. 诗人希望人们如何面对生活? A. 随遇而安
    B. 追求名利
    C. 努力奋斗
    D. 忍耐苦难

  3. “试问城中诸显者,同一醉,竟谁贤”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权贵的赞美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人生的反思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 《月下独酌》(李白):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饮酒作乐的情景。

诗词对比:

  • 《江城子》《饮酒》:两者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前者更多展现了对社会的反思,而后者则更强调对个人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俞樾年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泛月 西湖行宫八景 其七 领要阁 西湖客舍 西湖小隐 西湖杂咏 三十年代初 西湖春游曲 其二 西湖二首 西湖十咏 其四 雷峰落照 西湖宴集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字旁的字 人面狗心 有名有姓 长篇累牍 鼻字旁的字 倍年 游蜂浪蝶 扼喉抚背 莫开头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诮累 匕字旁的字 飞流短长 不计其数 学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