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四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7-29 08:35:31

诗句

四顾惟一水,此身能几何。

野行多积潦,川涉更惊波。

直恐山根断,真疑地轴颇。

小臣奔走职,筋力任消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8:35:31

原文展示: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四 李东阳 〔明代〕

四顾惟一水,此身能几何。 野行多积潦,川涉更惊波。 直恐山根断,真疑地轴颇。 小臣奔走职,筋力任消磨。

白话文翻译:

环顾四周只有水,我这身体能支撑多久。 在野外行走常遇积水,涉水过河更是惊心动魄。 直担心山脚会断裂,真怀疑地轴是否倾斜。 作为小臣,我奔波于职责之间,筋力不断被消磨。

注释:

  • 四顾:环顾四周。
  • 惟一水:只有水,形容周围环境被水淹没。
  • 能几何:能支撑多久,表示对自己身体的担忧。
  • 积潦:积水。
  • 川涉:涉水过河。
  • 惊波:惊涛骇浪,形容水势汹涌。
  • 山根:山脚。
  • 地轴:古代地理学中的概念,指地球的轴心。
  • 小臣:作者自指,谦称。
  • 奔走职:奔波于职责之间。
  • 筋力任消磨:筋力和体力不断被消耗。

诗词背景: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谒陵时遭遇大雨所写,共有二十首,此为其十四。诗中表达了作者在恶劣环境中的艰辛和对职责的坚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雨中的艰难行进,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职责的忠诚。诗中“四顾惟一水”和“野行多积潦”形象地描绘了雨中的困境,而“直恐山根断,真疑地轴颇”则夸张地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担忧。最后两句“小臣奔走职,筋力任消磨”则是对自己职责的坚守和身体的疲惫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解析:

  • 首句“四顾惟一水”,通过“四顾”和“惟一水”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孤寂和恶劣。
  • “此身能几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体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 “野行多积潦,川涉更惊波”,通过“积潦”和“惊波”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雨中的困境。
  • “直恐山根断,真疑地轴颇”,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极度担忧。
  • “小臣奔走职,筋力任消磨”,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职责的坚守和身体的疲惫。

修辞手法:

  • 夸张:如“直恐山根断,真疑地轴颇”,通过夸张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比:如“四顾惟一水”,通过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孤寂。
  • 拟人:如“川涉更惊波”,将波浪拟人化,增强了形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和对职责的忠诚。通过描绘雨中的艰难行进,展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职责的坚守。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着困境和挑战。
  • 积潦:形象地描绘了雨中的积水,增强了困境的感受。
  • 惊波:通过惊涛骇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担忧。
  • 山根、地轴:通过夸张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极度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四顾惟一水”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四周都是水 B. 四周都是山 C. 四周都是人 D. 四周都是树

  2. “野行多积潦”中的“积潦”指的是什么? A. 积水 B. 积雪 C. 积尘 D. 积沙

  3. “直恐山根断”中的“山根”指的是什么? A. 山脚 B. 山顶 C. 山腰 D. 山脊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美好,与李东阳的诗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东阳的这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李东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职责的坚守。

参考资料: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明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 其一 江山 虞美人 寄外 虞美人(城山堂试灯) 虞美人 塞上月夜 虞美人 虞美人(辰州上元) 虞美人 虞美人 狱中赠伯修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二 过江寺和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遑宁处 郑旦 血字旁的字 味如嚼蜡 优贤飏历 都灶 唐鼠 兴致淋漓 隹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安如磐石 酗酣 入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居结尾的成语 外内无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